当前位置:

为农不动摇 惠农更有效——2016年度全省电视对农节目考核情况评析

胡瑞庭 徐卫华

  9月下旬,2016年度全省广播电视对农节目服务工程建设情况考核在杭举行。从考核抽查的情况来看,2016年度全省电视对农节目建设有以下几个可喜的发展态势趋势、成效特色:
  一、规范运营、综合水平大面积平衡
  全省除极个别广电台外,其他广电台均能按照省对农节目服务工程的运作要求,越来越自觉地将办好对农节目作为胸怀大局的办台宗旨、立台之本来做,无论是依靠内外部力量的人财物投入,还是栏目数量、时段安排、运作方式,都自觉地紧跟时代步伐、三农需求,不断调整、充实、完善,出现了大面积平衡的新景观。一是省、市、县之间更加平衡,二是地级市之间更趋平衡,三是地级市内各县(市、区)之间日益平衡。尤其是金华、丽水、嘉兴、温州等市域,所辖县级台对农节目规范运作,质量水平你追我赶,达到前所未有的平衡。省、市、县三级分均能按照“龙头示范”“桥梁纽带”“主阵地”的定位,不断探索办好充分发挥自身功能作用的对农栏目、活动、乃至公益服务与相关产业经营相结合的新路子、新办法,对农节目、活动不仅更加好看了、热闹了,而且更加有用有效了。
  省台公共新闻频道新增对农节目专职采编力量三人,栏目新增《美丽乡村浙江行》等两个。《政策面对面》强化吹风、指导、引导;“龙头”牵头、全省协作的“农民创富大赛”越办越红火;《翠花牵线》前市场、后微店,越“牵”越有效。
  嘉兴台的《阿秀嫂伴农行》每档29分钟,每周六档,每天在19:30黄金时间播出。他们以打造阿秀嫂为中心,分别让出镜记者大嘴、吕秀才、马小六、夏芙蓉等以家族成员身份亮相,依靠市农经局等部门力量,组织团购农产品,开展多媒体活动,不断优化节目结构、布局,创新形态、方式,沟通城乡,服务三农。在抽看的8月23日节目中,吕秀才携立法部门人员关注本市首次立法“瞄准”秸秆焚烧,既以一个个危害实例和实验现场向农民普法,又由专家深入案例实地开出三大良方,具象、生动,活泼、受用。
  金华台对农节目有专职编导、记者13人,全年投入140万元,同时加强与县级台合作。改版重推的《乡村发现》每档20分钟,也是一周六档,每天在黄金时间播出。栏目不但优化设置了服务三农、沟通城乡、市民关心的版块,并且策划推出了“年货选购”“创业在农”“一村一品看发展”“五水共治看成效”等一系列活动,收视上升,广受好评。8月22日节目播出了东阳台的乡村调查《古宅拆不拆?空心村改造遇“难题”》,在空心村改造如火如荼之际,应部分村民求助,携市文物办主任,深入现场采访村民、村干部,妥善解决问题。节目切中时弊,具有指导意义。
  对农节目率先走向日播的奉化台,在2016年把改版推出已三年的《乡间小路》每天播出时间又增加到25分钟。同时通过认真总结经验,更加精准地把脉本地三农资源、产业、地理、人文、新貌等特点、优势、问题、趋势与需求,重视题材选择和开掘,使《乡间超市》《乡间故事会》《小孙跑农事》《乡间服务站》和播出外地优秀对农节目的《乡间加油站》都越办越红火。今年上半年,还组织开展了《小板凳田间学校》《谁与争锋》《乡间厨房》等活动。8月22 日,主持人以网络主播角色出场,又请电商“阿拉乐乡”的“村红”当嘉宾主持直播“找土货”,串出“食在好源头”“三权改革”等内容,非常好看。《乡间超市》也因前“店”(节目)后“场”(实体店、微店等营销平台和方式)服务农民,深受农民与市民欢迎,目前已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五百多件,销售额达五百多万元。8月22日节目中播出《微话题》“网络直播销售农产品,大家觉得行不行?”的讨论,《乡间致富路》也播出“当传统农业撞上大型直播”等,既让人脑洞大开,又获得贴地咨询。8月23 日的《乡间故事会》播出了和谐拆迁短剧《我爱我家》,让人们在艺术享受中受到熏陶和教育。
  没有评上优秀、鼓励的一些台,其对农节目结构也进一步优化,质量有不同程度提升。开化台不仅本台主办、十六个部门协办好主打节目《三农直通车》,还与科协联办好每周一档的《星火科技30’》,与司法局联办好每周一档30分钟的《法制视角》,与卫生局联办每周一档15分钟的《农村卫生》。景宁台在继续办好面向三农乡土栏目《畲乡风》同时,2016 年以来将《畲乡新农村》栏目从原来的每周一档增加到两档。
  二、内容拓宽、主题开掘继续进步
  从全省各台对农节目发展的情况看,许多台不仅在内容拓宽方面又向新农村五个方面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相关内容方向扎实前进了一步,并且在主题开掘等方面也进步很快。
  宁波台《法系乡邻》选取本地财产纠纷、劳资关系涉农涉法典型热点案例进行报道,充分体现故事性、新闻性、法制服务性,保持较高的质量和收视率。栏目探索出各县(市、区)普法办和县台积极报送素材和片源、策划举办“一村一法律顾问”等大型公益法律服务活动、定期举办评片会、设立年度评奖等规范、高效运作模式;《田野》今年以来在为农服务的适需化、专业化、标准化方面加以提升、改进,这次抽看的“不一般”的葡萄科技服务节目,由于出镜记者自身素质提高,从小处、要害处紧紧抓住科技的关键点,现场进行生动具象的演绎,节目做得既好看又专业,在把“不一般”的技术传递给观众的同时,也显现了记者眼光和采访功力的“不一般”。杭州台的《庆丰村》更多地把体验农业、观光农业、农家乐、乡村民宿等现代农业的新领域服务与城市市民的新消费紧密结合起来,节目办出了活力和生机。8月27日播出一个小专题《村微:之江村发展的好帮手》,不但报道了村里观光农业、餐饮民宿等的发展,还向观众推介了什么是“村微”。
  湖州所辖德清、安吉、长兴三县台,在对农节目内容拓展、主题开掘方面都有新进步。德清台8月22日的《乡村大调查:洋家乐走进2.0时代》揭开了洋家乐不再只姓“洋”背后的农村青年回乡创业潮;《乡村大伽秀:百炼成钢的欧阳锋》报道如何打造一个集观光、游玩、婚纱摄影为一体的休闲庄园;8月26日报道了雷甸镇融合原洋北村、光辉村、下桥村等五个村组建的中兴社区,不但有文化礼堂、敬老服务中心、电影院,还有专门的宣传栏定期公布村务、党务、财务信息,这些信息还上传到电视网络平台。安吉台在8 月22 日的《生态家园》中,详尽生动地报道了鲁家村开展美丽乡村经营,引智引人又引资,打造由18个不同特色农场组成花世界农场的“大手笔”。长兴台不仅让记者走田头、跑村落,还组建了有三十多个农民参加的拍客团,推出了拍客微信公众号,以农民的视角拍摄农村新景象。桐庐台8月26日《农民之友》节目中的《果园里的“老年运动会”》,让观众在愉悦的收看过程中感受农村人口老龄化现状和政府应对的举措;《城里田里,两代人一个梦》报道了50后爷爷和80后“小鲜肉”俩杭州城里人到乡村办家庭农场的故事,体现了爷孙俩“安全为王、品质为王”的追求和精神,还透露了80后“搭建农耕文化教育平台”的更大梦想。乐清台组织“寻找乐清农业创客”活动,在《走进新农村》新开出《乐清农业创客系列展播》子栏目,8月22、24、26日,分别推出了“创客陈海燕:沙岙粉干品牌之路”“创客金传高:铁皮石斛+生态休闲”“创客汤尔滨:麦田里的市民农场”,亮点多多。义乌台今年以来围绕“互联网+农业农民如何改善营销模式、如何创新农业生产新技术、如何丰富农村文化建设”,推出大量相关报道。建德台对农节目《三江两岸》有“三农新闻栏”“乡村大看台”“农事好方法”“农家自卖场”等常设版块, 8月22到26 日的节目中正好在评“最美村嫂”。萧山台的《农村好榜样》主要介绍农村好人好事,宏扬农村正能量。普陀台在对渔农民节目中新推出《家长里短》版块,关注家庭、婚姻、道德等问题,讲述百姓身边的人和事。针对突出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宁海台开出了“乡村云诊室”。平湖台除了主打的《金色田野》外,《文化广场》《平安平湖》《科普新说》都有固定的农村版。青田台8月24日《瓯越芝田》中的《“三高”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关注农友健康。北仑台8月24 日《走进恬园》中的《蹒跚前行的农业政策保险》、武义台8月25日《稻花香里》中的《“屋顶银行”利益背后的反思》和《山稻打出众筹牌》等,主题开掘都较深。
  三、媒体融合、服务增效亮点纷呈
  一大批台的对农节目都主动以电视主阵地为核心主体,积极融合新兴媒体,大胆尝试多种新技术、新通道、新平台、新方式,使对农节目不但办得更加时鲜、活泼,并且有效扩大传播、服务的功效和影响力,推动对农节目向多媒体扩展。如网络直播手段兴起不久,就已被很多台的对农节目运用。奉化台开展“网络直播销售农产品,大家觉得行不行”的大讨论,借机吸引和凝聚农民特别是青年农业创客。瑞安台的《吾乡吾土》第一次在本台公众号上用手机自拍直播形式帮助农民推销农产品,精剪的直播内容在《助农直播间》播出,进行二次传播和推销,效果超出预期。
  许多台的对农栏目办起了公众号,藉此办活节目、扩大平台的影响、搞活流通服务。平阳台的《十里八乡》,早在2014年即开办了公众号,增强与农民及其他观众互动,专设的“微超市”版块可直接发布信息,进行农产品、农资供需交流,颇受农民市民青睐。海宁台全年投入150万元、9个专职人员办好《今日新农村》,并早在2015年3 月就推出了《今日新农村》栏目公众号。今年以来又着力扩大信息量,现已有粉丝三万多人,成为海宁农村信息的一个重要窗口。栏目与公众号联动、互动,做好农产品种苗、种养、品牌等多方位服务内容,不但更好看更实用了,并且利用台“大潮商城”的电商平台,实现订购支付功能,在公众号上同步编发农产品信息,在电商平台上销售农产品,扩大线上线下销售模式,有效帮助农民打开农产品市场。今年以来已销售农产品三十多种,销售额65000元。公众号也逐步有了广告(每条500元),成为栏目广告收入的新增长点。这种媒体融合、节目服务与实业服务融合的“双管齐下”方式,既有效指引农民向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生产方向发展,帮助解决农产品销售难,又满足了部分城市居民便捷选购新鲜、安全农产品的需要,还增加了台的收入以支持节目更好发展。
  不少台的对农节目积极建立与网站、微博、微信、APP客户端、广电自身其他频率频道节目、平面媒体等的互动、链接或合作。衢州台网征摄影与视频,在《佳佳农话》中开办《乡村拍客秀》;桐乡台的《绿色田野》专开版块《微信对对碰》;余杭台的《余杭乡村》与台下属官微对接,并新开微店,光线上推销径山茶就达三百五十多单;余姚台的《姚江田野》等栏目都利用微博、微信、农民信箱等加强互动和交流。
  四、队伍素质、制播质量较快提升
  经过多年培植并补充新鲜血液,全省电视对农节目采编播队伍不断稳定、壮大。今年纵观面上节目,令人欣喜地看到一大批多年从事对农节目的“老手”素质又有新提高,做起节目来更加成熟老练又跟得上时代新步伐;一批年轻新人起点较高,充满闯劲与青春活力,特别是涌现了一批既有颜值又有一定素养且极具潜质的节目主持人、出镜记者、播音员,并且他(她)们大多能采编播合一、新老媒体共用、迅速接受新东西,光彩亮丽夺人。主持人的茁壮成长,使对农节目切实增强现场感,充分发挥真新实快、声形神色兼备的优势,让对农节目活力魅力大增。
  从抽看的节目可见,全省电视对农节目的制作、播出质量提高迅速。以前有些播音员、主持人、出镜记者因普通话、灯光化妆、服饰仪表、精神状态以及摄像、传输环节等原因造成诸多不当或质量低下的情况已基本不见。绝大多数采编播人员精神饱满、进入情境,爱农、知农、为农,有的还象农了。对农栏目的品牌包装、栏名设计、背景版画面、标准色定位、片头片尾声画处理等不但进步较快,并且出现许多亮点。这与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播出机构持续加大投入,农民及市民朋友支持,多层次开展交流、培训,采编播队伍日益热爱对农岗位、非常敬业等都是分不开的。
  当然,我们的对农节目与时代和“三农”发展的新要求相比,与广播电视的专业性要求相比,与融媒体、大数据时代媒体融合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深入“三农”欠自觉、内容拓宽不够、贴地服务不紧、节目做得不活不好看等不少差距,需要再接再厉,扬长补短,克难攻坚,更上一层楼。特别是在对农节目服务工程推行了八年的今天,还有极个别身处现代农业发展较好、城乡一体发展居前县域的台尚交不出考核节目,个别台的对农节目时间、档数仍未达标,还有的用涉农的其他节目凑,这些状况应当尽快改变。

(作者单位:浙江省新闻出版广电局)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