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16年度全省广播对农节目(活动)评选参评作品评析

吴生华 俞加坤

  2016年度全省广播电视对农节目政府奖评选活动于9月下旬在杭举行。此次评选,省、市、县广电台选送广播对农节目45件,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各2、3、5件,共计10件;选送广播对农活动8件,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各2件,共计6件。今年广播参评作品整体质量同比有较大提高,在“三农”典型和“三农”问题调查报道两类作品上继续保持较高水准的同时,针对“三农”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新问题,所采写的评论性节目也有较好的表现,体现了广播对农节目在内容和形态两方面的突破。此次参评的广播对农活动总量虽然仍不多,但参评作品总体上进步明显,体现了新颖的活动主题策划和精细的形式设计,广播对农活动的组织策划水平也有较大的提高。
  一、主要特点
  (一)典型报道注重新闻性内核和故事化形态。此次广播对农节目参评作品中,有30多件是典型人物与典型经验的报道,占比超过了三分之二,有不少作品注重作品的新闻性内核,所抓取的典型新闻性强,题材新颖,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比如获一等奖的瑞安电台作品《种粮状元跨国种粮再创业》,报道了全省种粮状元陈庆福远赴俄罗斯远东地区承包土地7500亩再创业的故事,所报道人物理念新、魄力大,行文和播音叙事都有着娓娓而谈的故事化特色。又如获二等奖的浙江之声作品《柿子红了——一个画家和一个小山村的故事》,报道丽水职业技术学院美术教授李跃亮在松阳县枫坪乡担任农村工作指导员期间,帮助沿坑岭头村等建设画乡特色,发展民宿经济的事迹,令人印象深刻,特别是对最先开设民宿村民叶菊香的采访,朴实、生动。三等奖作品中,嘉兴电台的《老姚下村记》、北仑电台的《“乡贤驻堂”激活北仑乡土文化“一池春水”》、安吉电台的《一个小山村的华丽转身》等,也分别以生猪养殖转型发展专项行动中的农村干部典型和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的几位“驻堂乡贤”人物,以及绿水青山建设中的小山村发展典型为报道对象,以细致的采访,故事化的叙事方式,将新农村建设中的典型报道做出了可听性,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二)调查报道注重深度挖掘和调查过程推进。调查报道是此次广播对农节目参评作品的又一大类,有10多件。这些报道选取新农村和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迫切问题,通过步步深入的调查采访,或揭露真相,或挖掘原因,调查过程呈现层次感清晰,追踪调查结果较好地体现了报道的深度。如获一等奖的仙居电台作品《让“苍蝇”无缝可盯,让“民心工程”得民心》,通过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质量问题的深入调查,揭露了检查井成摆设、清扫井不达标等种种乱象,促进了不合格工程的整改,发挥了较好的维护农民权益的舆论监督作用。又如获二等奖的平湖电台作品《一千万只废弃农药瓶的出路》,从农户到经营网点再到回收公司和有毒废品处置公司,层层深入的调查过程呈现,把废弃农药瓶处置这一老大难问题说深说透彻了。报道所采用的“记者现场+数据”的方式,在广播调查报道的表达上也具有一定的创新特色,报道视野开阔,有针对性地提供了国际上相应的处置范例,对同类题材报道具有启示意义。三等奖作品中,武义电台《“屋顶银行”利益背后的反思》等,虽然调查深度开掘稍显不足,但也能够抓住农村光伏发电推广中的乱象这一全新问题展开调查,对问题的揭露和整改也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
  (三)评论节目紧扣事实进行广播化评述。此次广播对农节目评选有一个较为可喜的现象,就是广播评论作为对农节目的重要形态得到了强化。主要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在充分的事实调查基础上展开评论。如上述仙居电台和平湖电台分获一、二等奖的作品,都是在深度调查的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评论,较好地体现了建设性舆论监督的引导作用。仙居电台的作品,在事实确凿的前提下,由本台新闻评论员进行评论,平湖电台的作品,在对“一千万只废弃农药瓶”一路追踪到最后一站,充分展示问题症结所在之下,以编后点评的形态阐述破解建议,观点清晰,语态诚恳,较好地体现了“摆事实、讲道理”的评论策略,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另一种是广播评论节目结构形态的出现。如获二等奖的遂昌电台作品《一卡整资源,惠民探新路》,报道题材虽然是推荐遂昌在全省首创惠农卡的经验,但作品较好地学习了浙江之声《互联网引发农业变革》的节目形态,以主持人和嘉宾——遂昌县农业局总农艺师朱金星的交流与点评为主线,采用了三个小故事加嘉宾点评的形式,具有评论性节目结构形态,讲一个故事,说一层意义,述事精彩,点评独到,具有较好的分析性色彩。
  (四)对农活动服务性强形态多样。此次广播对农活动评选,虽然送评数量仍然不多,但总体质量有较大提升。特别是两个获得一等奖的活动,既有组织策划的厚度,也有地域覆盖的跨度,得到了评委们的普遍肯定。从去年12月开始,温州新农村广播频率联合市委农办(农业局)、市扶贫办、市水利局和市民政局等单位共同推出“走乡村 扶贫圆梦”公益行动,突出精准扶贫,联合多方社会力量,积极探索新闻助农的新方式和新路径。活动策划了“导师下乡——产业扶持篇”“助农义卖——城乡互动篇”“社会联动——爱心驿站篇”“回应关切——帮扶探索篇”四个篇章,主题明确,层次丰富,时间跨度大,从不同层面诠释了“精准扶贫”的针对性,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以厚度、实效和立足广播媒体的融合传播特色,被评审组首推为一等奖。另一个一等奖是由诸暨电台牵头,联合萧山、浦江电台开展的治水再出发跨地活动,以一水相连的母亲河浦阳江为纽带,三家电台联合行动,较好地发挥了联动效应,并且以跨越三地市的联动形态进行创新,为广播对农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此外,二等奖作品中,青田电台的十大主播代言“最美乡镇(街道)”活动和桐庐电台的美丽乡村金牌推介评选活动等,也都紧扣美丽乡村建设,进行了精细的策划,活动参与性强,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三等奖作品中,德清电台的“花开江南,风情莫干”庾村花市活动和玉环电台的让梦想飞翔——“她论坛”暨女性微创业展示交流活动等,也都做到线下活动与节目播出结合紧密,特别是总结材料制作认真,对活动效果有较为翔实的展示。尤为值得肯定的是,温州新农村广播频率、桐庐电台、德清电台等,在按照参评要求写好活动总结、提供活动原始音频资料的基础上,还专门制作了广播音频化的总结,报送态度认真,值得肯定。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不足
  在充分肯定2016年度浙江省广播电视对农节目政府奖评选广播节目、活动参评作品取得进步的同时,在评选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及不足,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重视和改进。
  (一)报送不符合要求。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关于开展2016年度广播电视对农节目服务工程建设考核和对农节目政府奖评选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对农节目是指本评选年度在自办对农栏目中播出过的广播、电视作品”,但宁波电台报送的《深化走转改——关注宁波农业供给侧改革》是《宁广早新闻》播出作品,舟山电台报送的《山海交汇看舟山》上、下篇虽然是在对农栏目《三农中国》中播出过,但作为报送主体却是在舟山新闻广播的《远山说新闻》中播出,明显不符合要求。同时,舟山电台的《山海交汇看舟山》上、下篇分别题为《远洋渔业,蔚蓝新希望》和《被总书记点赞的农家乐》,不仅上、下两篇主题不统一,下篇题材还已经在2015年度的同类评选中获过奖,不应该再送出来参评。杭州电台的《生态农业与食品安全》、云和电台的《农民之友——清凉一夏》虽然以同一主题贯串,但内容结构上是杂志化的栏目形态,与节目要求不符。同时,还有几家电台广播对农作品和活动两个类别同时报送,也不符合各广播电视台“在两个项目中广播、电视各选送1件参评作品”的指标要求。
  (二)作品题材与报道视角、形态等都与对农节目的定位不相符合,对农传播特点不明显。如鄞州电台报送的《信仰的力量》,虽然是在对农栏目中播出的作品,报道了全国先进党组织湾底村党委以及领头人村党委书记吴祖楣的事迹,但无论是作品标题还是内容,都主要是党建报道的视角。温岭电台报送的《从心理抗拒到坦然接受,温岭渔家女完成老父海葬遗愿》时长只有三分零八秒,从形态和内容上看都只是一条消息。普陀区电台报送的《久别重逢梭子蟹》整体语态偏介绍性,从形态上看更像是一期广播服务类节目。嵊州电台报送的系列报道《嵊州小笼包转型记》,也偏离了对农节目定位,进入到了服务性行业。
  (三)题材或体裁老套,作品缺乏深度。有的报道标题很“炫”,如“新型农民”“大山里的95后创业金凤凰”等,但仔细地听作品,似乎也就是开开网店、做做农产品网络营销,事迹特点并非很突出,人物刻画并不典型。也有的参评节目只是介绍一种村民研发的“清淤神器”,或介绍一位改装达人让“旋耕机”一机多用的经验等,而且仅停留在简单介绍的层面上,常态播出尚可,参评奖项则缺乏竞争力。
  (四)广播对农活动参评数量仍不足。此次广播对农活动总量只有8件,参评数量仍然没有突破两位数。在当前媒体业态形势下,广播电视对农栏目活动化运作已成发展趋势,以其贴近性、参与性和服务性等诸多方面的优势,成为了农村居民喜闻乐见的一种开门办节目形式。因此,各级广播电视台都应加强对农活动的策划和开展,要走出演播室,积极地走向更加广阔的农村,以创新的活动形态、贴近的服务方式,赢得更多农村居民的参与。要积极探索横向联动和新媒体融合的开展形式,让对农活动发挥更好的传播效果。

(作者单位:浙江传媒学院 浙江省新闻出版广电局)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