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16年度全省电视对农节目(活动)评选参评作品评析

张雨雁 汪浩雷

  2016年度浙江省广播电视对农节目政府奖电视节目(电视活动)评选于9月下旬在杭举行。此次评选,全省共有50部作品参评,共评出获奖作品11件,其中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5个;电视对农活动参评作品12件,共评出获奖作品5件,其中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2个。从评选情况看,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关注三农新实践,选题拓展有新意
  这是这次评选活动最显著的特点。经过多年的节目评比实践,各地市县广电媒体积极响应省局号召,深入基层,深入农村,积极投身到新农村宣传当中去,按照党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五句话要求,内容选题从原先的农业生产拓展至新农村建设的多个领域;从原先关注农村物质文明建设拓展到农民精神家园建设、农业食品安全、转型创业等方面。有反映创业创新的典型,如一等奖作品浙江电视台公共・新闻频道选送的《独臂猪倌——苏宏星》,讲述从城市返乡创业农村青年身残志坚的创业故事,书写了新一代农民的励志情怀;二等奖作品诸暨台的新闻专题反映了我省首个粮食生产功能区的诸暨实践,该功能区还获得了“吉尼斯”记录,对商品经济发达的浙江有着特殊意义;三等奖作品德清台的《高效生态农业的德清实践》,以记者见闻方式反映新型农业成就;三等奖作品富阳台的《山坡地变良田》,报道该区水电局高级工程师汪跃宏设计发明的自然水资源微循环灌溉系统的推广应用,对于我国粮食生产安全及解决土地水资源紧缺等问题,都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还有如反映乡风文明的《乡情》(丽水台)、《重生乡愁》(磐安台)等节目,从传统农业生产种养延伸到新农村建设的方方面面,乃至新型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大大丰富了传统对农传播的内容,反映了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浙江“三农”实践,看后使人振奋。
  二、围绕中心做文章,反映问题有见地
  以前总有人认为对农传播没做头,拍拍种养植(殖),唱唱四季歌,不值一提。而这次的参评作品,不仅反映新农村新气象,其中还有不少是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主题报道,带着问题有思考有建议的节目。看得出广大采编人员是沉下心思在做“三农”节目。如:一等奖节目台州台的《猪该去哪儿?》,反映“五水共治”“三改一拆”以后,对传统养殖业与新农村建设环境治理矛盾的处理,总结了鲜活的台州实践,有分析,有示范,还给出了有建设性的建议。二等奖作品平湖台的记者调查节目《一千万只农药瓶的出路》,通过记者层层调查,从农户到经营网点再到回收公司,寻找问题原因,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节目播出以后,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促成了问题的解决。三等奖作品常山台的《“拆后”文章》,反映了“三改一拆”以后如何重建并受到省委主要领导表扬的常山实践;三等奖作品天台台的《寒山隐居地山两边不同创业故事》,通过鲜明对比,反映当前农家乐的经营情况,发人深省。此外还有绍兴台的《“杀白家禽”为何遭冷遇》、金华台的《拯救荒芜的土地——浦江抛荒田整治启示》、武义台的《“屋顶银行”利益背后的反思》、苍南台的记者调查《苍南土地流转何去何从》、北仑台的《蹒跚前行的农村政策性保险》等,这些节目带着问题去思考,在调查反思的同时,积极提供建设性意见,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其中有不少节目都得到当地党委政府领导的批示肯定,推进对农节目逐渐成为主档节目。
  三、对农活动品牌化,扩大影响显实力
  由于评选规则限制,一个台只能送评一件作品,要么是对农节目,要么是对农活动,这在客观上限制了一些台对农宣传风貌的全面反映。即便如此,在选送上来的对农活动项目中也是琳琅满目,有美丽乡村建设的金牌推介人评选活动,有集中反映新农村建设综合成就的综艺节目,有优质农产品的推介活动等。其中桐庐台《美丽乡村金牌推介人评选活动》、乐清台助农特别活动《乐清名优农副产品推荐基地现场评选活动》风趣活泼,永康台的《街角小品创意秀》别具一格。各台在对农活动上浓墨重彩,彰显实力,呈现出系列化、品牌化的趋势。例如:一等奖作品长兴台的对农活动《“和美长兴吕山行”文艺晚会》,是长兴台推出的“和美”长兴乡镇行系列活动的缩影,展现当地群众自编自演的各类文艺节目,通过艺术化的声光处理,彰显了一个县级台的主题文艺活动编创水平;二等奖作品嘉兴台的品牌活动《我们一直在行动——阿秀嫂特别行动队》已进入第十二个年头,十多年来,这支特别助农服务队,常年活跃在大街小巷、乡村和社区,阿秀嫂成了农民朋友的贴心人。对于农民朋友来说,这种自己身边的服务类、竞赛类节目具有很强的参与性,也更具吸引力和可看性。对农活动往往持续时间长,活动接地气,参与性强,影响力大,对于扩大广电媒体在当地的美誉度、影响力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节目质量有提升,县市级台成主力
  从参评及获奖作品情况来看,各台对农节目制作更为重视,加大投入,节目质量整体有提升。尤其是县级电视台,更是将此项评比活动作为检验对农宣传服务成果的主要平台,纷纷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成为对农传播的主阵地、主力军。在这次获奖的16个作品中,就有13个作品为县级台创作,涌现出一批对农传播的精品力作。另外,一批新生力量投身对农节目制作,活跃在田间地头,丰富了荧屏形象,呈现良好势头,体现省局多年主抓、推进对农节目服务工程建设的成果。例如,二等奖作品永嘉台的《诗画楠溪美村富民——桃源深处的美好生活》,无论在画面拍摄、剪辑处理、成片效果等方面都显示出较强的可看性、艺术性,看得出台里投入了精力,编创人员在用心创作。即便是一些落选的作品,也不乏用心创作的成分。如青田台的《深山土货逆袭成潮牌》,选取两个案例,深入农产品生产场所、大中城市超市,采访农户、经营户、城市居民等,通过主持人现场出镜报道串联,把优质农产品进市民餐桌这个过程比较详尽地展现出来,反映门店结合生鲜电商的销售模式和农产品对接“互联网+”的发展模式。
  在评选中,也发现部分问题,须在以后节目制作和报送中引起重视并加以整改:
  1.“三农”实践报道地区不平衡。杭、宁、温、嘉、湖地区“三农”宣传重视现代农业生产,瞄准更高层次的新农村建设。而其他地区报道内容却相对传统一些。这或许与当地的新农村建设实践水平高低有关,但也反映出对农报道时着眼点的不同。
  2.市县台对农传播重视程度差别较大。具有较强实力的市级台对农节目质量往往不如县级台,有些市级台甚至没有节目参评。从中也可窥见市县台对对农节目的重视程度、认识程度不一。其实尤其是在当下的媒体环境下,对农传播或许是市县基层广电媒体你涅槃重生的蓝海。
  3.参评材料整理质量参差不齐。总体来讲,各台站参评积极性高,材料整理、包装都力求完美,准备充分。但也有些地区依然存在应付交差的情况。有些台报送的光盘在某种程度上片与文稿不符,有些因格式原因读不出,影响评选进度。

(作者单位:浙江传媒学院 浙江省新闻出版广电局)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