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生新闻与本土文化的融合发展

邱佳斐

  随着媒体融合大潮的汹涌推进,信息化进程也不断推动电视民生新闻内容表达和传播手段的升级换代,作为电视民生新闻的核心优势资源——本土文化,依然是地方传统媒体在激烈媒体竞争中立足的保障,对本土文化的传承和挖掘,更是有效推动地方传统媒体实现融合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人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本文将结合工作实践积累,从本土文化的形态表达、内涵挖掘、整合传播三个方面,如何对电视民生新闻在形式、内容、平台实现有效融合发展做一些探讨。
  一、形态表达:以方言和地方人文符号为元素,架构民生新闻形态表达体系。
  在当下碎片化传播兴起的语境中,即使再碎片的信息资源,只要嵌入本土语言和当地文化符号,贴地飞行的民生新闻就会实实在在地成为地方群众的本土语言,有天然的亲和力,地方人文符号才有持久的凝聚力。
  “方言是某一地域民俗、习惯、文化和传统的积淀,是民间文化的‘活化石’和优质载体”(刘国强:《电视方言节目的文化成因与文化意义》,《新闻爱好者》,2009年6月下),方言类节目能为区域文化的生存和延续提供空间。近几年来,方言新闻热闹荧屏,浙江众多地方台几乎都推出了本地的方言节目。如杭州台的《阿六头说新闻》,《我和你说》,宁波台的《来发讲啥西》,嘉兴台的《金伯伯管闲事》,温州台的《百晓讲新闻》,《闲事婆和事佬》等。在全国范围内的方言节目、方言新闻更是数不胜数。方言新闻的出现,改变了以往单调的播新闻的形式,这些民生新闻的话语表达体系无一例外都嵌入了方言和地方人文符号元素,构建起了符合地方文化传播气质的语境。乡音情感是最朴实最亲切的,同一地域的人们用方言交流是彼此在语言上的认可,这种语言上的认可和乡音情感产生一种向心力和凝聚力,将不同年龄、性别、职业、身份、地位、经历的人紧密相联,达到心理上的归属感。
  二、内涵挖掘:本土文化是电视民生新闻内容的根基和品质提升的钥匙。
  在海量信息资讯爆棚的当下,笔者认为,对所有媒体来说,内容为王依旧是王道。本土文化既有历史传统的沉淀,也必须有植根于现实生活的变化和发展。因此,民生新闻的本土文化内涵挖掘,重点是要在文化传承、文化交融两个方面做好拓展。
  电视作为传统主流媒体,还是要清醒看清自身所拥有的本土文化资源优势,要在媒体竞争白热化的格局中,积极有效打开民生新闻的本土历史深度空间和地方现实广度视野,通过文化传承的深度挖掘和文化交融的广度对接,有效提升民生新闻品质。
  (一)文化传承的深度挖掘
  乡愁,可以说是地方文化传承的脉络联结和具体呈现。
  丽水是一个文化积淀十分深厚的地方,人杰地灵。大量来自乡野的物质文化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民生新闻的丰厚营养和独特亮点。这些本土人文资源,更是优秀的地方文化的深厚积淀。
  扎根在丽水传统文化沃土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电视民生新闻提供了大量营养丰富的文化资源,如:“青田鱼灯”、“松阳高腔”、“遂昌十番”等通过声画的独特解读和表达,就可以对地方传统文化进行直观而有效的传播。
  通过对这些独特本土基因的文化脉络梳理和传承,民生新闻节目在夯实地方文化底蕴的同时,更能运用群众耳熟能详的民间话语,用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切实有效提升了传播效果,将地方传统文化充分融入宣传政策、引导舆论、传递资讯、提供服务的宣传工作中,同样使民生新闻成为地方党委政府的得力助手,成为市民的贴心朋友。
  (二)文化交融的广度对接
  丽水市既有古老的文化传承,更有立足生态文明建设的现代本土特色文化。
  特色小镇是浙江新一轮经济发展中的创新平台、城市化的载体、文化传承的方式,是一种生产力的新组合,经济、文化、旅游功能的叠加,将产生巨大的“化学反应”。丽水在特色小镇建设上有基础、有特色,已有4个特色小镇(莲都古堰画乡小镇、龙泉青瓷小镇、青田石雕小镇、景宁畲乡小镇)列为第一批省重点培育特色小镇创建名单。
  2014年,阿里巴巴在美国纽交所上市的路演片子中,有2分钟是讲遂昌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遂昌农村依托传统的本土农业生产人文历史资源,有效对接互联网农村电商的蓬勃发展,形成的“遂昌模式”,已经成为未来农村电子商务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面对如此丰富而深厚的现代本土文化,丽水广电总台的《新闻夜市》、《社区直通车》等民生新闻栏目的采编主创人员,带着思考,深入基层一线采访调研,从现象产生的发端开始探究,另辟蹊径,通过一个个具体的人物和鲜活的故事,生动阐述了“遂昌模式”、“特色小镇”等现象的基本构架、运作流程、未来方向等核心内容,全面生动宣传丽水正将一个个经济增长点和历史经典产业落户到互联网,落地到特色小镇这些富有科技含量和本土特色的载体上。丽水也正谋划一批市重点培育特色小镇,在特色小镇建设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各地不断推进提升的生态文化建设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也开始不断从琐碎的家长里短、鸡零狗碎的社会新闻中突围而出,牢牢立足现代各地不断涌动的创新浪潮,民生新闻也不断敏锐把握住了传统地方文化与现代社会脉动的交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坚实的精神动力。
  三、整合传播:积极推进媒体融合,实现民生新闻本土文化的全维度传播。
  媒体融合是信息传输通道多维度传播下的新作业模式,是把报纸、电视台、电台等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手机、手持智能终端等新兴媒体传播通道有效结合起来,资源共享,集中处理,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然后通过不同的平台传播给受众。
  地方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空间拓展,必须积极构建融媒体传播平台。2013年12月,以互联网视音频网站为基础,打造网络主流媒体为核心的杭州网络广播电视综合平台全新启幕,首档全媒体栏目《民情观察室》正式上线。《民情观察室》作为推出的首栏全媒体栏目,每周一至周五19点55分在杭州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节目面向社会招募了300位民情观察员,这些来自各行各业的民情观察员可以随时通过各种新媒体发布自己身边的突发事件、真情故事、社会问题、行业内幕等。
  在媒体传播、服务、资讯等功能整合方面,杭州网络广播电视综合平台包括杭州唯一互联网官方视频媒体:葫芦网(www.hoolo.tv)、网络民生服务微公益平台:“杭州帮”App、微生活平台:“爱杭州”App以及微视频平台:“杭州电视台”APP。
  杭州网络广播电视综合平台建设的过程其实也是传统广电媒体探索媒体融合、全媒体发展的过程。其中移动客户端“杭州帮”就是典型,“杭州帮”倡导“有爱,所以友爱”,一人提问,全城帮忙,致力打造的是一个市民借助移动互联网求助、互助的本土网络民生帮办社区。杭州文广集团旗下广播电视十大民生栏目成为这个网络帮办平台首批金牌帮办,“杭州帮”平台入驻了杭州文化广播电视集团众多广播、电视的重点品牌民生新闻和时政新闻栏目,也是市民和媒体便捷沟通的新平台。包括《阿六头说新闻》、《明珠新闻》、《市民监督团》、《直播12345》《我和你说》、《房产零距离》、《和事佬》等。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结合的手段,用移动媒体随时随地互动互联的方式,传递这个城市中和谐、友爱、温暖的情感。这里不仅仅有媒体监督,更有媒体的服务;这里不仅仅有生活中的互助,更有城市中流动着的温度;这不仅是一种理念和态度,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
  在媒体融合的大潮中,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必须主动科学使用各类新技术新平台,拓展新媒体传播的话语表达空间,以新媒体技术为核心,打造全新的传播的技术架构。充分利用网络、手机等新传播媒介的技术平台,构筑起符合实际的人财物资源配置的新传播平台,实现媒体融合传播的常态化、具体化、可感化。
  无论是内容还是平台,媒体传播的最终效果,还是要体现在传播的舆论引领上。本土文化与民生新闻的融合发展,就是要用本土文化的魂,媒体融合的体,温暖共鸣的心,全面实现民生新闻的品质提升,在这个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民生新闻就能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单位:丽水市广播电视台)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