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舆论格局下城市台联播类节目传播理念的重塑

葛 昕

  在舆论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的当下,传统主流媒体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对不少城市台来说,曾经堪称电视栏目“旗舰”的联播类节目不得不面对报道模式僵化、收视率严重下滑、传播实效不足的尴尬。联播类节目的传播效果事关党委、政府声音能否及时有效传达,在新的舆论格局下,要巩固住这一宣传主阵地,城市台必须创新求变。
  改革创新,理念先行。城市台联播类节目只有直面挑战、与时俱进,主动顺应时代要求和形势变化,通过重塑传播理念,更加注重按照传播规律办事,更加注重研究受众群体的实际需求,更加注重传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创新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把节目办得更好看、更有用、更“接地气”,让“联播”变得更亲近、亲切、亲和,才能在新的舆论格局下牢牢掌握话语权和主动权,不断提升“联播”的传播力、影响力和引导力。
  一、回归新闻传播规律:有关有用才亲近
  对于联播类节目来说,传统的宣传思维一度“大行其道”,导致在新闻传播理念上的出现了一定偏差,使节目中出现不少缺乏新闻要素、无新闻价值的报道。但是在新媒体的冲击下,“播了就有人看”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这让不少“联播人”开始回头检视反思,并在新闻传播规律的回归中重塑传播理念。
  (一)做好“勾连”文章,发好权威声音,彰显新闻的重要性、显著性
  
联播类节目是传递党委政府权威声音的主要窗口,新闻的重要性、显著性本是其天然优势,但这种优势往往埋没在“文山会海”以及其它一些没有新闻价值的报道中,让优势反而变成了劣势。要发好权威声音,真正彰显新闻的重要性和显著性,就要突出新闻视角,做好“勾连”的文章,点准每条报道的“穴”,选准报道方向和内容侧重点,凸显重要信息和对受众有关有用的信息,实现有效传播。一是全局视角,以城市进步的视角选取重点报道内容,事关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内容要突出报道,无关痛痒的内容少报不报;二是民生视角,以百姓视角选取他们有关的、需要的、关注的信息,把时政活动中事关民生的重要信息凸显出来,做透做明白;三是工作落实的视角,以推动工作的视角精准传达相关内容,事关基层落实的具体内容要突出报道,路线图和时间表多报,空话套话不报。
  台州台《台州新闻》栏目近年来在时政报道中大力推动“让新闻信息凸显出来”,大事要事组合式报道,更加注重与民生的勾连;一般时政作由头,跳出会议和活动,突出报道与城市发展、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信息。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取得了有效信息量增加、会议画面减少、报道更加简洁流畅等效果,其中坚持了多年的《政策新动》专栏以“权威渠道、权威解读”的特色受到观众的好评。
  (二)紧扣热点焦点,回应社会关切,彰显新闻的时效性
  时效性是新闻价值的要素之一,联播类节目对于时效性的追求不仅要体现在日常报道的时效上,更应体现在对于社会关切的及时回应上。社会关切是群众在一段时间内对某些社会事件和问题的热切关注,包括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尤其是教育、就业、医疗、食品安全、权益保障、土地房产、物价、养老等民生方面的社会事件和问题。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是联播类节目彰显社会责任以及增强互联网思维、应对新媒体挑战的重要途径。联播类节目在所有重大社会事件和问题面前,  《台州新闻》栏目在近年发生的“1・14”火灾、“7・4”倒房事故、“2・5”火灾等重大突发性事件中,连续多日大时段关注,力度前所未有,引导舆论有力。此外,也积极围绕社会热点和民生关注,通过开展新闻行动和进行调查性报道,加大社会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的舆论引导。《台州新闻》栏目建立了系统的“追热”机制,社会热点分析是每天编前会的核心环节,推出的一篇篇直面热点焦点问题的报道通过记者的调查剖析,一方面让百姓正面理解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另一方面也督促政府部门加大力度来解决问题。
  (三)强化平民视角,多些民生情怀,彰显新闻的接近性、人情味
  城市台的联播类节目是当地播发信息最权威的平台,也应该成为群众最认可的栏目,在改革创新当中必须要坚持群众满意是最大出发点,真正放下身段,回归平民视角,着重百姓诉求,更加贴近民生。要结合深化“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更加关注人民群众生计,关心普通市民生活,锁定人民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生存环境,关注与百姓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对市民有影响的新闻事件和信息,体现联播类节目的民生视角、民生态度、民生情怀,彰显“联播”报道的接近性、人情味。
  多年来,《台州新闻》致力于题材的民生化拓展,除加大民生资讯和热点的策划报道外,主要做法还有:一是讲好百姓故事,关注时代、时事背景下的有意义又有意思的人物故事,其中上春晚的台州乱弹演员、创业创新的本土创客等一批人物还上了头条;二是加强民生服务,对接群众需求,做好新闻服务,如《春运服务站》、《春天去哪儿》等特别策划,既提高了栏目信息量,也增强了报道的人情味。
  二、放大视听传播优势:好看好听才亲切
  
电视是视听合一的传播媒介,观众能够亲眼见到并亲耳听到如同在自己身边一样的各种鲜活的事物,这就是视听传播的结果,也是电视传播的核心竞争力。一直以来,联播类节目给人一种正襟危坐、居高临下、声画死板等印象,所以说,要放大联播类节目视听传播的优势,关键在于重构节目语态,让节目更加好看好听。
  (一)让声音顺耳起来
  官话多、套话多、废话多、概念多、数字多、书面语多、概述性语言多、信息庞杂、叙事紊乱等只能让观众听不懂、听得累,感到不舒适甚至厌烦、反感。只有创新表达、改变语态,才能让观众轻松地听懂听明白。
  1.说好百姓话:回到原点,回到日常交流情境中重构新闻语态。联播类节目要在模拟交流情境中做到接近口语化、叙事简明化、说好老百姓的话,并以此来推动文字表达和播报方式的转变。
  2.说好地方话:扎根本土,善于在地方语态中重构新闻语态。善于吸收地方语言元素,如熟语、习语、谚语、俗语、俚语,让新闻语言更接地气;善于把握地方语态的特点和规律,让新闻叙事方式更符合地方语言交流习惯,让新闻语态更富地方味、更有接近性。
  3.说好网络话:紧跟潮流,适当运用互联网语言来重构新闻语态。“联播”记者要了解熟悉网络语言,学会恰当运用网络语言,让新闻表述更新鲜、更生动;同时要善于嫁接网络叙事方式,改进传统叙事,让新闻叙事方式更多元、更活泼。
  4.用事实说话:回归本源,用实实在在发生的事情说话。干瘪枯燥是时政新闻的通病,只有多选取生动会“说话”的事实,让新闻有新近事实和场景的依托,才能做到有血有肉、生动形象;抽象语言是电视新闻的大敌,无法回避的数字和概念要从举例具象说明和可视化上着力,力争说清楚、道明白。
  5.让过程说话:讲好故事,用发生发展的过程说话。让人物的命运说话,多关注普通人物的命运,多挖掘新闻主题下的人物故事;让事态发展的过程说话,事情有发生与起因、发展与起伏、结局与启示,叙述过程就是讲好一个故事;让采访过程说话,记者探访、记者体验、记者调查……通过记者这条主线带出故事或真相;让记录的过程说话,概述性语言是电视新闻的又一大敌,忠实记录才是电视的优势。
  (二)让画面顺眼起来
  联播类节目普遍存在画面格式化、细节情节缺失、剪辑套路化等问题,画面显得呆板,这和电视传播的规律是背道而驰的。直观是电视的最大优势,让画面活起来是做好电视新闻的硬道理。
  1.让现场说话:现场是电视新闻的第一镜头语言,在场景场面面前,其它任何语言都是苍白的,“联播”记者要提高现场策划能力,要善于根据新闻事实,选取典型的场面场景;要提高跟拍抓拍能力,要善于结合现场情况,作出及时反应,做到镜头语言完美表达。
  2.让细节说话:细节决定成败,电视表现力来自细节,没有细节就无所谓“好新闻”,记者要当好一名发现者,在大的场面和庞杂的信息中,善于排除干扰、围绕主题,抓住关键;要当好一名记录者,忠实记录下情节细节,不错过会“说话”的细节镜头。
  3.让剪辑说话:电视画面原本是线性的、无序的,把某些时间片段的画面通过建立逻辑关系变成一个叙事表意的整体,这就是画面叙事。声画同步是画面叙事的基本要求,联播类节目要让单调的新闻画面丰富起来,解决时政报道中剪辑套路化、声画不同步的顽疾;做足感染力和冲击力是画面叙事的最高境界,而说服力、感染力、冲击力来自于记者用画面叙事的功力,剪辑是一门艺术,不仅要叙事,还要达意。
  去年以来,《台州新闻》栏目实施单条新闻质量提升计划,大力提倡声音响起来、画面动起来、新闻述起来、故事讲起来、手段活起来、节奏快起来,做到有声有色有看头,旨在改变报道语态,取得了记者文风改变、画面意识增强等初步效果,普遍反映节目更“软”了,报道更好看了,为下一步时政新闻改革和栏目改版奠定了基础。
  三、顺应融合传播趋势:互动互融才亲和
  在新媒体时代,联播类节目如何实现传播价值最大化,通过与新媒体的互联互通进行资源整合、融合发展是关键。一方面,“联播”需要利用新媒体平台推广,进一步提升栏目影响力和引导力;另一方面,栏目和新媒体之间要深度融合,相互促进,从跨媒体优势整合中产生新产品,生发出新的优势。联播类节目要以开放的心态,拥抱新理念,以互联网思维来重塑电视新闻理念,探寻与时俱进的突破路径。既要拥抱新渠道,让新媒体成为新闻品牌和栏目品牌延续和提升的新途径,也要强化优势互补、相互补强,实现与受众互动空间的拓展,并在深度互融中创造出更多为受众喜闻乐见的新样态新闻产品,增强栏目的亲和力和粘性。
  (一)联动:拓展互动空间
  做强互动是彰显互联网思维的集中表现。在当下的传播环境下,没有互动就容易失去受众,联播类节目也要在互动渠道、互动方式、长效互动机制上进行大胆探索,嫁接新媒体平台,拓展信源互动、话题互动、采制互动、活动互动等方面的互动空间。除了传统的互动模式,要建立与新媒体的联动和发布推广机制,把日常新闻报道转化成与新媒体匹配的新闻产品,在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上进一步提升联播类节目的品牌影响力,并以此搭建公共话语平台,实现与观众的全方位深入的交流互动。
  去年下半年,《台州新闻》栏目依托微信公众号和“无限台州”移动客户端,不定期开设《微评论》《微资讯》《微视频》等微系列融合性专栏,根据栏目的特别策划和报道内容,延展内容资源,主动设置议题,开展话题互动,强化受众体验,服务百姓生活,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融合:创新报道样态
  联播类节目的融媒化光有与新媒体的简单相“加”是不够的,关键是要实现深度相“融”。要打通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之间的界限,整合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优势资源,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创出更多有亲和力的新闻新样态和融媒体新产品。要融合新媒体受众,探索新型互动式、体验式报道,丰富和创新“联播”报道样态;要融合多媒体手段,将文字、声音、图片、图像和Flash集于一体,在视觉传达上更加丰富多样、形象生动;要融合新媒体渠道,根据新媒体受众的接受特点进行加工,制成与之匹配的新型产品,通过新媒体传播渠道传播给受众。
  去年以来,台州台通过“无限台州”APP深度探索时政新闻的互联网化表达,打造形式新颖、语言活泼的时政新闻图文版,取得了领导肯定、受众满意的良好传播效果,大量时政报道被台州各大微信公众平台转载,2016年头条的阅读量突破550万,成为台州时政新闻新媒体传播人气最高的平台。

(作者单位:台州广播电视台)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