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体验式采访与系列报道结合的新尝试——绍兴台《我的乡愁我的水》传播特征分析

孙愈中

  记者通过深入生活进行体验式采访,能对复杂情况有更加真实而透彻的了解,捕捉到的新闻事实会更加鲜活,报道的角度会更加独特,写出的稿件会更加生动。电视媒体视听兼备,如果把记者的体验式采访与系列报道有机结合起来,那么给观众的感受会更加直观和新颖。此类报道既有丰富的情节和细节,生动的现场画面和音响,还能形成一种独有的气势。绍兴广播电视台最近推出的《我的乡愁我的水》体验式系列报道由于创意独特、内容丰富、形态鲜活、感染力强,播出后影响非常大。为此,笔者将对这次战役性报道的传播特征作一番分析研究。 
  一、以记者的亲身经历来作今昔对比 
  2017年3月24日晚浙江省剿灭劣V类水宣传工作视频会议之后,绍兴台立即进行传达部署,次日就由台领导带队深入一线。并且,报台网微端全媒体行动,立体化、多渠道、多平台开展“剿劣”报道。其中新闻综合频道推出的电视系列报道,围绕“剿劣”同一主题,实行记者体验式采访和差异化采制,播出后在受众中反响强烈。 
  “体验式采访与普通采访一个重要的区别在于,它首先已经知道了采访对象、采访地点、甚至采访的主题,是一种策划后的采访。”记者在采访时,通常会把着眼点放在报道的指导性与可看性、大主题与小切口关系处理等层面上。绍兴是著名的水乡,绍兴台的本地记者编辑大多出生并成长于河网密布地区。他们对水有着深厚的感情和广泛的认知。为了推出《我的乡愁我的水》体验式系列报道,绍兴台在全台范围内挑选了出生地、求学地、生活地在水乡的人做记者,由他们去从事体验报道,并以“乡愁”作为切入点,在不失人文观照的同时,努力营造了“剿劣”行动的舆论氛围。 
  像系列报道之七《秀水“齐”且“贤”》、之八《“纳米”中央河》、之九《东浦碧水“酿”美酒》、之十《一“江”一“藻”亦风景》、之十一《为有活水“天姥”来》这些报道,题目与当地的地名、自然、历史、景点等有着密切联系,选择的河流都具有典型性,能代表绍兴全市“五水共治”的总体情况。每条报道,都由记者在现场出镜主持、采访、描述或解说。 
  记者手记是采访者对客观事物思考的产物,通常具有很强的思辨色彩,它比事实报道更有骨感,比纯粹的评论更有肉感。由于揭示了新闻事实的本质,深化了报道主题,因此能充分获得出纪实性、倾向性与审美性的综合效应。 
  在体验式采访中,记者要及时进行角色转换,把自己融入到新闻事件中,以亲身经历来现身说法。在以亲身经历作报道时,还要注重对新闻现场的动态展示,增强受众对新闻事件的参与感。这样的报道,体现出了记者对家乡恋恋不舍的情怀,也透露了记者对家乡通过“五水共治”发生巨大变化的欣喜之感。 
  二、用记者的眼光来观察环境的变化 
  在体验式采访中,电视记者个个成了出镜记者,他们对新闻现场的观察、描述、解说、评论会一气呵成,省去了后期制作的诸多环节,对于增强报道的逻辑性、可看性作用是明显的。“体验式报道经过物境、情境理境后,才能实现叙事,身临其境传情,沁人心脾;议理,条分缕析。体验式报道的‘体验’应该是物我交融,情理结合的……物境是体验的基础,也就是体验式报道的‘根’,任何体验都必须经过物境才可能达到更高的境界;情境是体验式报道的‘经’;而理境则是体验式报道的‘纬’,是经过物境和情境后体验的升华与飞跃。”如绍兴台记者汪薇的体验报道《一“江”一“藻”亦风景》,说的是诸暨市江藻镇在“排涝水”后的明显变化。报道为了增强对比效果,记者调出了以前洪涝灾害时的救灾资料镜头,同时还在不同现场出镜,把许多报道元素有机地串联了起来。一个小镇,既有白天的画面,又有晚上的景色。“五水共治”的综合效果,通过记者的眼光的摄像机镜头,充分地展现了出来。 
  系列报道是对围绕一新闻主题,从不同侧面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的报道,作为消息类报道的延伸、拓展、补充和深化,其结构是网状的,形态是发散性的。把体验式采访与系列报道结合起来,是绍兴台创新重大主题形态的成功尝试。为了搞好《我的乡愁我的水》这组体验式系列报道,绍兴台领导亲自带领记者奔赴各区、县(市)采访。这组体验式系列报道的首篇是《水墨“涵”金庭》,作为体验记者的绍兴台长刘孟达前往老家嵊州、王羲之归隐地金庭镇。这时刚好是第33届中国兰亭书法节在绍兴举办期间,绍兴台记者在像水墨画卷一样美丽的嵊州市金庭镇华堂村领悟了书圣后裔对水的钟情,看到了以镇为单位的综合治理、科学施策后当地水环境的明显改善,并触景生情,引发了“水有丰季干季,治水则永远在路上”的思考。 
  在《我的乡愁我的水》整组系列报道中,每条单篇报道都是完整报道,将这些完整报道按顺序播出后,形成一种前所未有的报道气势。所以说,系列报道中的单篇报道在采制时不能是碎片化的,记者应该站在全局的高度看问题,从社会大背景下透视报道题材,用宏观的眼光对新闻事件进行综合分析。一个记者的专业素养如何,主要看他有没有新闻敏感,在新闻现场的观察能力强不强。新闻现场情况复杂多变,记者在观察时要善于抓有新闻价值的细节,因为细节最能打动人、感染人。像在《我的乡愁我的水》体验式系列报道中,绍兴台记者全部是通过自己的眼光来观察当地水环境变化,发掘感人细节,从而进行生动的报道。当然,记者仅有观察能力是不够的,还必须会进行逻辑思维,探寻新闻事实发展变化的来龙去脉。 
  在体验式采访中,记者必须现场出镜,把自己当成新闻事实的目击者、记录者、口述者、描绘者,在与观众进行沟通时发挥人际传播的作用。要以小见大,由此及彼,从微观真实中去发现宏观真实,从局部现象中去把握宏观走势。在日常的采编实践中,体验式采访一般是记者以某一职业或身份,通过从事与他们相同的工作去便利地获取新闻事实,并有显性采访和隐性采访之分。而绍兴台这次以《我的乡愁我的水》为题的体验式系列报道,记者的公开身份就是采访者与体验者,既具有公开性又接地气,他们所采制的报道在受众中的可信度就非常高。 
  三、让记者的调查来说明整治的效果 
  《我的乡愁我的水》是绍兴台在全省剿灭劣Ⅴ类水、全面提升“五水共治”成果的大背景下推出的,通过记者的实地观察和深入调查,有力说明了“五水共治”后绍兴水环境发生的巨大变化和治理所取得的明显效果,努力营造了“剿劣”行动的舆论氛围。 
  在采访中,记者体验的环节包含参与、表现、分析,多个环节的体验才能反映新闻内核。参与就是记者把自己置身于体验事实的一部分,成为新闻事实的参与者;表现就是记者把自己体验到的内容,进行本质性还原并传播出去;分析就是记者在体验的基础上,同时也借助专业人士的观点,告诉受众更加全面的事实。当然,记者的体验式采访必须时刻坚持客观公正原则,应该以大量现场调查得来的事实依据来作报道,而不能以主观感受为主。绍兴台的《我的乡愁我的水》这组体验式系列报道,形态多采用“三段论”,即忆往昔、看今朝、望未来。因果关系明显,报道层次分明。 
  绍兴台的《我的乡愁我的水》体验式系列报道,从体裁上讲应该属于主题报道。这组报道之所以能出彩,原因在于内容丰富、传播形态新颖。乡愁是人们对家乡的思念和感情,对故土的眷恋。绍兴台以“乡愁”作为“五水共治”报道的切入点,把主流传播代入到“乡里乡亲”的身份标识上,把水环境的优与劣置于群众的同感共情之中,把人的精神归依——“乡愁”置于如火如荼的治水行动中,实现了宣传动员与受众主动接受的“同频共振”。 
  总而言之,在新媒体的冲击下,电视等媒体只有不断创新报道理念、优化报道内容、搞活报道形式,才能让受众经常有一种新鲜感,也才能增强主流媒体的影响力。而把记者的体验式报道以系列形式与受众见面,则不但能像讲故事那样对重大报道主题作层层递进,还能培养记者队伍在重大主题报道中的采制功力,更能达到集中的传播效果。

(作者单位:绍兴广播电视总台)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