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给老年听众更多的人文关怀

王 琛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新闻媒体应体现人文关怀的理念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媒体品牌的塑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媒体的人文精神,取决于对人的关怀度。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剧,媒体如何更好地关怀老年人值得深思。广播作为深受老年听众欢迎的媒体更应给予老年听众更多的人文关怀。
  笔者近期关注了一些电台特别是新闻综合广播,在为新生代广播实现跨域传播和即时交互、中青年群体成为核心听众群而欣喜、欣慰的同时,也产生一丝隐忧,专为老年人开设的频率太少,适合老年听众的节目不多,“人民台”曾经的“铁杆粉丝”老年听众群体似乎被不同程度地疏离和冷落。
  一是老年广播频率少。据赛立信媒介研究数据显示的广播市场频率的分布图,新闻类频率资源最为丰富,占据超过四成的比例。而老年类频率所占比例仅为0.4%。 

图1 2015年各类型频率资源分布(数据来源:赛立信媒介研究)

  二是老年听众参与节目的通道少。以往他们是拨打广播热线电话参与节目的主力,如今微信已成为广播即时互动的主要工具,有些节目的热线电话已取消,而新媒体运用显然不是老年人强项。
  三是老年节目缩水或消失。曾经为老年人在广播中展示夕阳风采、提供情感慰藉的专属节目平台被其它节目取代了;在某些综合服务类节目中虽有养生保健等内容的点缀,或多少开辟了诸如戏曲曲艺、广播剧场、长篇连播等栏目时段,但远远满足不了老年听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适合老年人参与的社会公益活动也不多。
  四是老年听众与广播的心理“隔膜感”加剧。广播主持团队趋向年轻化,主持风格、话题选择带有鲜明的“80后、90后”烙印,就像餐桌上常常看到的场景:一群年轻人聊得很嗨,一旁的老年人很难插上话、也听不太懂,或中青年人手一机各刷各的屏,老年人的心理落寞感可想而知。
  出现上述变化,主客观原因都有,但追根溯源,在于广播收听终端革命和广播为顺时应势而带来的办台理念的深刻变化。曾经的广播被认为是以中老年人群为收听主力的“弱势媒体”,而手机、网络电台APP、微信等收听终端和互动方式的新媒体化及车载收音系统的普及,迅速推动了广播收听人群年轻化趋势。据2015年相关统计数据,25至34岁中青年群体已占全国6.88亿听众的59.7%,驾车人士对广播媒体接触率高达99.2%,全国移动听众规模达3亿左右。
  广播从业者对办台重心、节目理念和布局作出相应调整、完成华丽转身,系出于全媒体环境下生存与竞争发展的需要,势所必然,可以理解。但立足广播健康、长远、协调发展,我们是否该反思并重新定位老年群体对于广播的价值所在?
  首先,老年群体规模日益庞大。中国2000年已迈入老龄化社会,至2016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3亿,占总人口16.7%,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亿,占总人口10.8%。预计到2040年,我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到本世纪中叶,每3个人中就有1名老人。这种老龄化背景给广播带来的是雄厚且坚实的听众基础。作为最适合老年人生理和生活特点的媒介,老年人对广播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是传统收听工具最忠实的“拥趸”,而新闻广播(人民台)在中老年听众中的优势尤为明显。在媒体对掌握新媒介工具年轻人群和车载移动人群的同质化竞争日趋白热化、扩张空间狭窄的背景下,新闻广播如何重整优势、给予老年听众更多的人文关怀?这既是主流媒体的责任所系,也是展开新一轮差异化竞争的现实需要。
  其次,老年群体需求日趋强烈。老龄化不等于老化。随着50、60成为老年人群的主体,老龄化呈现出“年轻化”特征,“小老人”活跃。由此带来的一是他们精神需求更宽泛、层次更高,不满足于浅层次的单一媒介接触,互联网也将成为老年人频繁接触的传媒形态。二是消费观念发生变化、消费需求上升,补偿性消费、隔代消费带动银发经济增长,这将从根本上改变“广播做老年人节目是赔本赚吆喝”的认识误区。社会上一些所谓的健康讲座,表面上兜售人文关怀、实则卖产品,把老年人哄得开心的同时赚得盆满钵满,但这也从一个侧面佐证了老年群体的购买力。老年群体的多层次精神需求与市场潜力,将为新生代广播带来巨大的内容拓展空间和无限商机。
  广播如何体现对老年听众的人文关怀?
  一是节目理念。6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生理、心理、信息、服务、娱乐等方面,存在多层次、多方位的需求。老年广播节目在栏目设置上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特定收听群体的愿望和需求。
  二是节目布局。针对中老年听众关心时事新闻的特点,可开设新闻栏目,以满足急于了解最新新闻动态的老年听众的需求。为体现对老年人精神上和情感上的真诚关怀,可开设情感类节目。旅游、养老、医疗等是节目丰富的内容资源,也是老年节目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责任体现,可开设生活服务类节目等。
  三是节目内容与形式。提供适合老年人施展的平台和空间。老年人有积极的参与意识,频率可以自由发起主题,也可寻找感兴趣的话题邀请老年人参与讨论、分享经验。频率可与老年大学合办空中老年课堂。也可发起关爱行动,为孤寡老人、空巢老人送温暖。节目还可借助网络平台,在内容上增强互动性、参与性,并将广播节目品牌推广到比较时尚的银发上网一族中。
  四是节目主持人一定要有亲和力。已退休的元老级主持人不失为一个选择,他们的年纪及阅历缩小了与老年听众的距离感,增加了彼此间信任感,体现了同代人的个性风采,相信会受到老年听众的喜爱。
  综上,笔者认为,关爱老年听众群体,关系广播的未来。全媒体时代,新闻广播应抓住老年群体带来的发展新机遇,偕老年听众群一同与时俱进,使涅槃后的广播重新成为老年人的精神家园、空中乐园。

(作者单位:衢州广电传媒集团)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