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仰望星空》制作简析

吴敏琦

  标清人文系列专题片《仰望星空》是浙江广播电视集团近年着力打造的精品文化专题系列片《乌镇》其中的一集作品。本文将从视听艺术及后期技术指标方面,深度剖析该片在创作思路、前期拍摄、后期制作等各方面出彩的表现手法。
  一般在大家的印象中,电视纪录片都不大好看,因为它们在内容上往往比较沉闷,在表现手法上比较单一。特别是近几年娱乐节目蓬勃发展,已经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观看纪录片了。自从中央电视台推出《舌尖上的中国》后,人们惊讶地发现,原来呆板的纪录片可以拍得那么好看,于是人们对纪录片印象有很大的改观。另一方面,给热衷纪录片的朋友带来了好消息,那就是纪录片的新时代已经来临,需要制作人员运用更加精良的设备,拍摄更加精美影像,更多视听表现手法,如三维特效的应用、情景再现的拍摄、叙事故事化的设计等的运用。
  《仰望星空》获得浙江省新闻出版总局2017年度电视节目技术质量奖“金鼎奖”专题类标清一等奖。本人有幸参与《仰望星空》的后期制作工作,以下是本人从后期制作的角度对全片进行的简略剖析。
  《仰望星空》是系列专题片《乌镇》当中的第三集,本片采用纪实表现手法,以著名表演艺术家、导演黄磊,著名剧作家、导演赖声川,著名话剧导演孟京辉等筹备并亲身参与乌镇戏剧节为线索,全面展现了充满了人文气息的水乡乌镇风貌。
  黄磊最早结识乌镇是在十五年前为自己首次执导的电视作品《似水年华》选景的时候,当他第一次走在乌镇的小巷内,仿佛立刻回到了童年的故乡,一种情切、熟悉之感油然而生,而且非常契合电视剧里人物所处的环境。于是一部打动当时无数年轻人的《似水年华》就在乌镇诞生了,黄磊也从此和乌镇结下了不解之缘。第一次萌生了做戏剧节的想法是他在10年前朋友一次聊天时决定的,一转眼乌镇戏剧节已经举办了5年,作为乌镇戏剧节的发起人黄磊,每年戏剧节期间都会在乌镇以“戏剧义工”、“发起人”、“主持人”、“主办方”等多种身份出现。
  一、故事背景
  《乌镇》是2015年浙江广播电视集团重点节目选题,运用最新设备,力争鲜活展现乌镇的美,追寻关于乌镇的人和事,记录浙江创造的新传奇,展现浙江人民拼搏进取和生生不息的情怀。全片包括《浮云散》、《明月照人来》、《仰望星空》三集。
  二、忠实纪录
  如果说故事片的核心是故事,那么纪录片的核心就是真实。现在很多纪录片为了内容好看,在特定情景下会加入一些情景再现的摆拍画面来丰富全片内容,但是一味地填充摆拍画面必失去纪录片的魅力。
  1.选景拍摄
  《乌镇》摄制组为了能够拍出好镜头,前后花了一年多时间进行选景及多角度拍摄,力求把最美的乌镇纪录下来。
  2.乌镇的名人效应
  自从《似水年华》播出后,乌镇两个字一时间名声大噪,来乌镇的游人更是络绎不绝。乌镇已经和《似水年华》紧紧地粘合在了一起。在多年之后,黄磊和友人提出戏剧节的想法时,再次把地点选择在了乌镇。这是观众非常关心的内容,而黄磊的采访交代乌镇戏剧节的来龙去脉成了贯穿全片的主要线索。还有赖声川,梦京辉等人对乌镇开办戏剧节的高度肯定,对本片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画面雕琢
  1.光影
  随着电视技术发展,大众对审美需求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电视剧、电视纪录片等节目纷纷采用电影设备、电影手法拍摄制作。片中乌镇的镜头,在画面的构图上都极其讲究,总是试图寻找一种最佳的角度对拍摄对象进行展现。一些外景镜头也恰到好处地运用推拉摇移手法来拍摄。还运用了无人机进行拍摄。本片对光线的要求也非常高,乌镇日落、街景、戏剧节的拍摄都是事先选定角度然后等待日光进行拍摄,增强了画面立体感。
  2.音乐和留白
  在音乐、音响的运用上,随着解说叙事的跌宕起伏,选用不同的音乐。故事开头选用黄磊《似水年华》片头曲,试图将观众注意力拉到了那个白衣飘飘的年代,既为人物出场奠定了基础,也与乌镇的主题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全片在黄磊等艺人仰望星空的镜头中结束,音乐选用《似水年华》主题曲,能够让人回味乌镇似水柔情的同时感受到了文化艺术的美好力量。
  3.蒙太奇剪辑
  《仰望星空》在镜头上以纪录拍摄为主,也适当加入了延时拍摄、后期特效等画面。全片以乌镇戏剧节为中心,由戏剧节前期筹备、开幕、展演、结束组成,故事层层推进,在动静结合和虚实相间中形成很强的节奏感。悬念是故事片惯用的手法,现在也经常出现在纪录片当中。本片通过不断设置悬念吊足观众胃口,比如:故事一开头便是主持人宣布乌镇戏剧节开幕,紧接着镜头运用倒带特效倒叙回戏剧节新闻发布会。倒叙是设置悬念的方法之一,观众对乌镇戏剧节的由来,以及为什么要举办乌镇戏剧节提出疑问。又比如在孟京辉导演带了团队在戏剧节前就到乌镇进行彩排,观众也会对梦导的作品产生一定的好奇心。
  在镜头剪辑前我们先进行一道选材程序,我们使用泰克1761分量示波器、泰克WVR611A多功能监测仪同时监测图像波形。1761主要是看全电视信号和Y、R-Y、B-Y信号。泰克WVR611A有四个通路可同时监看,一路用钻石(或箭头)信号看图像的色域和底电平、一路设置成图像信号(带告警功能)、一路看音频信号、另一路则设置成数据记录菜单。有时细小的脉冲信号用肉眼难以发现,泰克WVR611A则会在图像上反映出来,同时有蜂鸣告警声提示。它的记录菜单上更有详细的告警原因及告警点的时码记录,有了它可以较轻松地发现视、音频超标问题。在剪辑过程中,选好一段素材后,先用示波器看它的客观标准,如果不符合标准调整放机的输入电平,直至符合标准后才编辑制作。当然,信号幅度在符合标准的前提下应尽量饱满。
  4.调色
  自从央视推出行业标杆级纪录片后,大众对纪录片的要求越来越高。画面校色成为了专题片制作流程中必不可省的步骤。通过校色能把画质充分体现出来,也能解决前后镜头色彩差别。当然校色也有其弊端,就是在让色彩真实合理的同时,也会使杂波和干扰可见度有所增加的。我们在制作本片中尽量找到两者平衡点获得不错的画面效果。
  前期拍摄的素材由于色温调节及拍摄环境等原因,画面往往会产生偏色。当偏色画面不得不用时,我们运用各种手段来解决“不同镜头色彩一致性”这个问题。《乌镇》系列专题片在拍摄过程中由于拍摄跨度比较长,拍摄机器机型比较多,拍摄环境复杂等原因造成一些素材先天不足,于是在制作过程中将色彩进行校正,有些镜头设置进行跟踪校色、二级校色。
  字幕信号也是使图像信号产生色彩失真的幽灵之一。字幕信号来源于字幕机字库,如果不进行波形幅度监测的话,很可能就会出现非法信号,造成颜色失真。字幕电平一定要小于等于800mv。同时字幕的字体、色彩的选择也要充分考虑节目的特点,应清晰、得体。
  在制作过程中如果在艺术和技术冲突时,首先尊重艺术,因为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要做好作品,而不是单纯的技术指标。要在制作过程中寻求艺术和技术的最佳融合,技术的发展就是为了更好地体现作品的艺术性。想做出好的作品,在制作过程中一定要尊重编导的职业素养,虚心倾听他们的建议;同时电视制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任何一次获奖都是全体人员集体智慧的结晶。

(作者单位:浙江广电集团电视制作中心)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