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融媒时代基层民生新闻探索----嵊州台《帮忙三人行》的“网”事

朱莉新

  作为众多城市台、地面频道的当家栏目,帮忙类民生新闻节目一直承担着媒体面孔、品牌龙头和收视主打的角色。进入融媒时代的当下,不少节目也或多或少出现了内容同质、模式老套,受众疲劳的颓势。嵊州市广播电视总台《帮忙三人行》节目,创办至今已经12年,期间也经历了高峰低谷。本文对照融媒体时代发展要求,结合栏目实践,尝试从信源采集、信息制发、效果把控等几个层面来,对网络时代的基层民生新闻节目发展作一番探讨。
  一、信源采集:网上找资源
  近年来,由网络引发的舆情扩散速度之快,受众之广有目共睹,爆点频发。从传播学角度,不难清晰地描绘出自媒体信息爆料、朋友圈传播发酵、自媒体加大众媒体二次传播、官宣发布、朋友圈传播循环的这样一条舆情路径。在这样一条路径的各个环节中,基层民生栏目有着广阔的空间可以作为。
  嵊州广电总台《帮忙三人行》创办的2006年,传统媒体从业者已经直观感受到来自论坛、贴吧领域的压力,这种压力首先来自信源爆发的前端。网络使得信息发布的渠道连通到每一个人,形成新闻素材的富矿。这也使得我们这一节目的创办伊始便注定要与“网”同行。
  2018年8月5日,一则关于急需RH阴性B型血(俗称熊猫血)的消息,在嵊州市民的微信朋友圈中刷屏。消息中称,嵊州市民叶某被撞成重伤,正在嵊州市人民医院救治,急需RH阴性B型血。无独有偶,之前的6月14日,节目组与嵊州“熊猫血”互助平台志愿者施昱川建立了联系,参与到他建立的嵊州“熊猫血”QQ群和微信群,并联手嵊州市血库中心,成立《帮忙三人行》“熊猫血”互助平台。叶某事件发生后,栏目组与平台共同发力,两个小时即完成捐受对接,在成功救助受伤市民的同时,通过连续一周的全媒体接力报道,生动鲜活纪录展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嵊州实践,得到了听众、观众、网民的一致好评。
  类似从网络上采集信源,已经成为《帮忙三人行》栏目最大的素材题库。当然,这也有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作为基层传统媒体从业者,笔者也曾经历过最初对网络“看不上、用不着”的自大;期间“看不懂、用不好”的困惑,发展到今天,《帮忙三人行》已经离不开网络这一渠道。我们栏目的采编团队已经在本地的网站、论坛“常驻”,随时关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刷新。同时还与多个网络公益团体建立了长期联系,日常素材信息经梳理甄别后,由团队汇总讨论,进入常规的新闻采制流程。互联网“一通百通”的渠道优势,为基层媒体打破地域、行政层级、专业分工等“限制”,制作出更加有效的热点新闻,提供了更大可能与空间。在网络空间,记者既可以像传统接听热线一样,捕捉到普通百姓诉求和现实实际问题的“点”,又可以在政策变化解读、异地新鲜资讯中寻找“面”的参照,进而提高节目的预见性、服务性和受众的关注度,形成帮忙类民生节目与受众的互动,达到帮成一件影响一片的良好效果。
  二、信息制发:入“网”选时机
  2018年11月18号,苏州太湖马拉松比赛“递国旗”事件,从常规报道发出,到某微博引发争论,再到赛事组织方、运动员乃至中国田协多方表态,网络舆论一时各说各理,难明谁是谁非。直至人民日报大V报道体育总局官方发声,整个事件方尘埃落定。回观历时半月有余的整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理清舆论引导权的“交棒”过程。这也给包括笔者在内的媒体从业者一个问号:若信息到新闻再到舆论是一个现象的过程,那么,奔跑着的我们,应该在什么时候出现在什么位置?
  寻找报道的二次落点,已经是当下融媒时代新闻业界的共识。这一概念的提出,既是出于对媒体喉舌属性的刚性落实,也有着对传播话语权的基因向往。对于民生新闻栏目而言,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以及传播技术加速带来的格局转换,一方面给节目带来了越来越丰富的素材来源,一方面也对信息采制播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嵊州市区有三江汇合,夏天常有市民各种原因落水。为此,热心人在江边添置了绳索、救生圈等设施,以备不时之需。2016年夏,嵊州本地论坛有网民发帖,称刚刚安装不久的江堤救生设施不少被人“顺手牵羊”,感叹市民素质,同时也质疑政府管理不到位等等。《帮忙三人行》栏目进行了现场核实确认了设施失少的事实,报道也于当日播发。单纯从业务角度考虑,若发帖言不符实,则该报道就踩实了二次落点,进而转到规范网络言行的角度;但事实客观存在,栏目即使当天推出,也依旧属于“炒冷饭”的范畴。为此,经团队讨论后,栏目决定做深这一事件。首先是决定报道正常播出,同时安排记者联系市公安局、水利局和民间救援团队等单位组织,对近年来该段江堤“溺水救援”类事件进行汇总,通过“场景还原”手法,实施二次落点报道。更令这一新闻事件得以丰富的事例是:从嵊州的民间救援团队得知,他们不久前的一次施救,就因为落水点附近救生设施失少而差点失败。《帮忙三人行》栏目迅速展开,对救援团队、落水市民、知情群众、公安水利部门进行了分头采访,连续采制了《成功施救,“险”情依旧》、《生与死,也许只差了这50米》、《无言守护期待有情关怀》等多篇报道,配合编后评论在电视、网络及社交平台上连续播发,成功完成报道二次落点的“落地”。报道播出后,被救市民专门来到栏目,商讨如何感谢救援团队和热心市民,栏目组提出了“购买救生设施,赠送给救援团队,让爱心接力下去”的策划,这位市民当即接受。由此我们又推出了《被救市民捐赠救援设施》、《“热心”需要接力》等后续报道,报道在完成二次落点后,又有效地进行了延伸挖掘。报道播出反响极佳,之后不少市民向栏目组咨询,纷纷要求“认购”救援设施。该系列报道也成功获得了17年度绍兴市级新闻政府奖。
  客观而言,受制播流程技术管理水平限制,基层传统媒体在报道处置上与网络新媒体比较,并不具备“抢跑”的先天优势。但舆论话语权、引导权的争夺,是像是一场长跑。这期间,媒体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自身党媒的公信优势和采编播发的专业分工优势,找准二次落点,精准持续发力,连续抢位卡位,最终实现舆论“领跑”的引导和主导地位。
  三、效果把控:“网”中尽责任
  过去,世界与我们隔着一扇门;如今,只是一张屏。在公益成为热词的今天,民生节目的公益化倾向也日趋明显。如何利用好网络来尽到责任,是基层民生栏目的动力,也是压力。
  《帮忙三人行》的定位,是以平民视角提供民本信息满足以受众日常生活需求,同时以“记者帮忙”的形态,体现媒体介入生活、设置议题、引导过程的功能。但本质上仍然是通过信息把关完成舆论的形成与引导。面对现实纷繁复杂的矛盾与问题,记者不是法官、仲裁员,媒体也不是法院、仲裁机构,传统民生节目很难做到有求必应,有难必解,更不可能以情绪化甚至罔顾事实的表达,来寻求“某某某,你给我站住”的爆款效果。那么面对来自行业内外的忧虑,受众尤其是网民的质疑,传统的民生新闻栏目乃至媒体自身,又该做些什么呢?
  2018年5月1日,“让爱回家!寻亲大会”在嵊州市文化广场举行,三天的时间里吸引了近10万人次参与,社会影响巨大。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很多嵊州(当时为嵊县)的婴儿由于各种原因被河北、山东等地的家庭抱养。如今这些孩子已为人父母,他们想要寻根的愿望伴随着岁月的流逝日渐强烈。经过精心策划准备,《帮忙三人行》栏目与本地三个志愿者组织展开合作,通过网络征集到200多份寻亲信息并于五一期间进行展示,期间又在节目中不间断地播出寻亲信息和最新的动态,三天时间即帮助4个家庭成功团圆,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2018年10月27号,《帮忙三人行》栏目组通过合作寻亲微信群了解到有一个嵊州籍母亲将赴山东寻亲的信息,就立即派出记者跟随采访,在本台节目中连续播出了《山东寻亲记》系列报道,并上送《浙江新闻联播》单条播出,同时安排后期对报道一一拆条,通过新媒体社交平台进行推送扩散,收到很好的传播效益和社会效果。截止到2018年末,栏目汇同社会志愿者组织,已帮助9个家庭找到了失散多年的亲人。
  开门办台,重搭平台,为适应融媒发展形势,除了在团队理念、运作流程上全体“上线”外,《帮忙三人行》栏目高度重视线下活动,日常已与民间救援队、驴友会、志愿者服务队、村嫂等9个慈善志愿者组织结成长期合作联动关系,每年都针对特殊人群,策划组织了“帮(外来务工人员)买票、帮寻亲、帮(农产品)推广、帮带娃(留守儿童)”等4个系列20多场活动,通过一整套“架桥搭台”的组合拳,在巩固传媒站位、增加受众粘度上不断努力,栏目负责人也因此被推选为嵊州志愿者总会的负责人。
  如今,网络空间已经成为舆论发酵的主要场所,网民更成了媒体受众的主体。传统主流媒体要掌握话语主动权,就必须加快与新媒体的融合步伐,借助网络的渠道优势凸显内容生产方面的固有优势。对于电视媒体来说,虽然没有解决问题的权力,但帮忙信息与解决问题的建议等这些独有的内容信息,通过议题设置后进入网络空间后,会因受到网民的密切关注,从而集中大众力量,实现帮办效果的最大化。而这,恰恰对应了《帮忙三人行》的栏目主旨“大家的忙,大家一起帮”。
  四、结语
  嵊州台《帮忙三人行》的实践说明,媒体融合发展的背景之下,发展仍是主流,融合才是关键。这种融合是传播技术手段的融合,新闻采制理念的融合,播出发布渠道平台的融合,更重要的是媒体与受众,与社会、与广大人民群众信息需要与满足间的融合。传统媒体民生节目的前路依旧漫漫,但融合发展的大势之下,我们相信:网络有多大,空间就有多大。

(作者单位:嵊州广播电视台)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