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微剧,挺好玩的!

季志良

  2018年7月,历时三个月的全省“最多跑一次”新闻微剧大赛在浙江国际影视中心落下帷幕。广播微剧短短几分钟反映一个大主题,特别符合当下的融媒传播特点。用广播微剧的形式来表现“最多跑一次”改革,是全省广播人在新闻宣传上的一次形式创新。在这次大赛中,由绍兴广播电视总台广播中心选送的《远程面签就是敞亮!》获一等奖,下面围绕这部微剧的创作,谈点体会。
  一、初识微剧
  其实一开始接到新闻微剧参赛通知的时候,心里是有点儿拒绝的。微剧,还新闻微剧,这什么玩意儿啊?
  看到参赛通知上的具体联系人,是浙江交通之声的阿宝老师(浙江广播界一位牛人),加了他的微信后,看到他在微信上说,如果需要的话,他可以免费上门辅导(嗨!这年头还有这样的好事)。于是就想请他来专门来上次课(反正又不要钱)。正在想什么时候请他来,却收到了市文广局的通知。文广局要统一组织全市的广播电台,举办一个“最多跑一次”新闻微剧辅导班(天上又掉了个馅儿饼)。
  辅导班上,阿宝老师结合具体事例,生动地讲述了新闻微剧创作“大事不虚,细节不拘”等创作要领。听了阿宝老师的辅导,算得上茅塞顿开啊。使我们这些初次接触微剧的人,对新闻微剧有了初步的认识。说到这儿,关于这位阿宝老师,再多扯几句。一个将近60岁,马上就要退休的人,为了推广新闻微剧,自己开着车(车也是自己的),把全省11个地市,还有一些下面的县(市)区台跑了一个遍。在绍兴辅导的那天,下午上完课,匆匆吃了点饭,连夜又赶到舟山去了。因为第二天一早,舟山还有一堂课等着他。夜幕中看着他的车渐行渐远,一种莫名的感动油然而生。正是因为他的极力推广,这次全省新闻微剧大赛最终有120部作品参赛,远远超出了浙江省广播电影电视学会等主办单位的预期。连担任大赛终评委的中国广播电视联合会副会长王求也说,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新闻微剧大赛,同一个题材,参赛作品居然有这么多,真的太出乎意料了。既大力宣传了浙江省的“最多跑一次”改革,也充分展示了浙江广播的实力,他要为浙江的广播大大的点一个赞。
  二、幕后花絮
  要说这幕后花絮啊,还真有不少,归纳一下,重点是三个“引”字。引入了东北话,引入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比较高端吧),引入了打戏和床戏。
  先说说引入东北话吧。这部新闻微剧是根据一篇新闻报道改编的,这个新闻当中的主角本来是在青海,但是考虑到微剧的效果,前面不是说了嘛,新闻微剧创作原则之一就是“大事不虚,细节不拘”。青海话我们也不知道怎么说,但东北话大家都听过,年年春晚上都有东北话的小品,东北话一说,特别具有喜剧效果。刚好赵莹以前在东北呆过,于是西北丈母娘就改成了东北丈母娘。那家伙,赵莹这一口东北话一说呀,喜剧效果一下就出来了。
  在说引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之前,还得先解释一下啥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它是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总的意思来说呐,就是演员不要想着是在表演,而是要在生活,要把自己想象成你就是那个人,演员和角色要完全融为一体。解释完“斯坦尼”(不知大家懂不懂,反正我是网上查的,大概齐就是这意思吧),我们言归正传。一开始演播的时候啊,大家都是照着稿子念,第一遍出来,总感觉像是在念稿子,听着觉得效果不够理想,怎么办呢?于是就有了引入“斯坦尼”这茬儿。不是要生活嘛,要真实嘛,我们这个剧当中有几个打电话的场景,于是我们掏出了手机。唉,您还真别说,用了手机之后,打电话那感觉还真就不一样了,马上就“活”起来了(这“斯坦尼”还真有效)。其实我们后面引入的打戏和床戏都是基于这个原理。
  剧中有丈母娘打女婿的戏,于是为了取得最佳的演播效果,是一遍一遍的播,是一遍一遍的打呀,播一遍打一遍,播一遍打一遍,等导演汪海东同志终于满意了,可怜我们这位演女婿的胡扬同志,浑身上下青一块紫一块,是遍体鳞伤啊!但是胡扬同志愣是轻伤不下火线,他咬着牙当场表示,为了艺术,我这一百多斤豁出去了!(啧啧啧,多么好的同志啊!)
  终于该说说床戏了(等了很久吧,不要一看到“床”字,就莫名的兴奋,瞎想什么呐!)剧中的孕妇要早产,马上要生了。因为要找到产妇临产时那种痛苦的感觉,演播产妇的丁娜同志,把椅子当成了床,播一回,躺一回,愣是在“床”上找到了临产孕妇的感觉。
  大赛组委会对我们引入“斯坦尼”进行表演的做法也给予了充分肯定,在其公众号上推介我们这部微剧时,专门发了以下这段文字(怕字数不够,全文转载如下)。
  今天这部微剧里有个要生孩子的产妇,电台主持人如何在演播室里找到产妇的感觉并能演播出这种感觉呢?有个小技巧。后面有图文并茂介绍。你已经看出来了吧?哈哈哈,诀窍就在于演播时形体的改变。
  微剧演播绝大部分是由广播主持人担任的。如何让演播出彩?讲究一个“真”字。台词要有真情流露,语气要有真实感受。本次“最多跑一次”新闻微剧大赛中,有些作品剧本不错、创意不错,演播缺乏动人的力量,往往问题就出在真情实感上,也就是声音戏剧特别强调的“真听、真想、真看、真感受”。广播主持人平时主持节目,基本都是本色说话。一旦转换成角色说话,难免会有本色流露。这个本色流露会让听众感觉不够真实。音色很好听,发音也很标准,却总让人觉得不是剧中主人公所说的话,而是明显带有节目主持人的腔调色彩。什么原因?就是在演播时没有按照剧中主人公的此时此地的行为动作做出相应的形体改变,无论角色是跑着还是走着亦或是坐着,演播时都是站着说,语气语流都透着虚假,怎能让人听来有真实感觉呢?
  演播是一门独立的艺术,三言两语也说不完整。但是,我们可以从形体改变去一步步感受这门艺术的要领,由外而内地接近角色。这是一个途径,而且是立竿见影的途径。你不妨一试。
  三、仅是设想
  广播微剧篇幅短、选材精、结构巧、含意深,尤其是结尾常常打破俗套,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令人耳目一新。通过这部微剧的制作,我们这些创作人员普遍都有这样的感受,在当下,媒体融合的环境下,微剧这种短小的声音艺术,不仅可以实现网络与广播电台的同步播出,还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移动端等媒体传播,产生蝴蝶效应,传播渠道的创新拓展,不仅扩大了微剧的社会影响,也给微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开拓带来了无限可能。而且微剧的制作工艺相对简单易行,编剧、演播、制作现有人员都可以承担,我们自己完全可以独立完成,具有可持续性。甚至可以台内人员兼职来建立微剧工作室,来承接各种微剧的制作,从而拓展广播创收的渠道。或者专门开设一档微剧的栏目,通过这样一个栏目把社会上的广播爱好者集聚在一起,共同来参与、制作、播出微剧,从而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作者单位:绍兴广播电视总台)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