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宣传片航拍镜头语言应用的探索

何 顺

  中国航拍影像发展历程基本是追随着民用无人机发展的脚步进行的,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组成了军工集团和民营企业、科研院所三者为主体的新兴市场。在2007年之前,我国的航拍无人机多用于灾害救援、地质勘探、军事行动等专业性领域,之后以大疆公司为代表的企业依靠自主研发设计的多旋翼无人机迅速崛起,中国消费级民用无人机航拍正式在影视行业崭露头角。
  无人机行业如火如荼的发展,无人机航拍影像艺术也在不断地向前迈进。人们在不断地提升对画面质量及播出效果的同时,也在不断摸索航拍影像镜头语言的表达形式,在十数年的发展和演化过程中,航拍影像突破了以往单一的宏观记录功用,而是逐步形成了一种新的镜头语言形式,其中丰富的场景变化、新奇的景别切换、多元的观察视角、灵活的运镜、宏观的构图都使得航拍影像在视觉语言上有了新的突破,运用在节庆大型直播过程中,航拍甚至形成了一种新的新闻报道样式——大型直播景观报道,轻而易举形成了“天涯共此时”、“祖国江山如此多娇”的纪实+情怀的复杂场域传播效果,一时成为行业研究的热点。
  2018年,为了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展现四十年来镇海的发展变化,镇海区新闻中心和上海SMG团队合作,共同策划完成了镇海形象宣传片《镇从海上来》,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作为本次宣传片无人机航拍组的云台手,结合创作主题,笔者和团队设计拍摄计划,灵活运用航拍的航线、景别、角度变化进行叙事和抒情,创新设计了许多富有创造力的航拍镜头,在航拍镜头语言实际运用中进行了丰富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我们尝试对其进行了分析梳理总结,以期与同行们交流探讨。
  相比常规拍摄手段,航拍具有与生俱来的优势,它能够以人们一般难以企及的高度来俯视物体的全貌,在运动飞行中捕捉一些常规拍摄无法捕捉到的镜头,给受众传达一种特殊的宏观和动感的形象,带来焕然一新的视觉感受。
  在本次宣传片拍摄过程中,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航拍镜头语言设计应用的探索和实践,特别突出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航拍镜头创新景别范畴,拍摄视野广阔,促进了受众视觉思路的拓展;
  无人机航拍能解决拍摄的空间限制,飞机从地面到几百米的高空都游刃有余。绝对的制空权,让无人机航拍展示大环境变得优势明显。在《镇从海上来》宣传片中,我们开拓思路,提出了“从外围看镇海”的想法,按照镇海的地形和地貌特征,选取了五个点作为外围航拍起飞点。如图1:
         (图1)
  通过航拍外围看镇海,把城市交通线、天际线、海岸线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一个全方位的立体视觉网络。对于观众更好地了解镇海地理位置,理解城市发展和区位优势,提供了多角度的视觉参考。如图2、3、4、5、6。
  这些丰富多变的航拍镜头画面创新了拍摄的景别范畴,极大地拓展了拍摄视野,促进了受众视觉思路的拓展,人们可以以一种过去从来不可想象的观察角度对自己习以为常的环境、景观给予崭新的视觉体验,这种视觉的震撼为他们带来如此新奇的感受,以至于航拍的魅力正在与日俱增,成为影视行业拍摄必不可少的创作手段,而这种魅力随着航拍技术的日新月异还在拓宽加深。

(图2)航拍点1
(图3)航拍点2
(图4)航拍点3

(图5)航拍点4
(图6)航拍点5

   二、航拍镜头重新协调人与景的关系,形成新的逻辑线索,创建新的剪辑维度;
  在通常概念中,航拍只能展现物体的全貌,只能拍远景、大全景。远景的画面视野宽广,能包容广大的空间,它善于介绍环境,抒发情感,但远景也有一定的缺陷,比如画面人物较小,主体不突出,背景占了主要地位,细部不够清晰等等。在无人机航拍技术出现之前,我们通常会拍一些近景、特写画面,与远景、大全景进行剪辑组接,但无人机航拍的出现,为我们创作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尤其是在运用一镜到底的景别变化方面创造了可能。
  在《镇从海上来》中,我们积极探索用无人机航拍技术,拍摄具有景别变化的一镜到底的运动画面。该手法较好地展现了点和面,人与景之间的关系,提升和渲染了观众的情绪。如图7、8:

(图7)近地点
(图8)远地点

  实践表明,航拍镜头明显地重新协调了镜头内部人与景的关系,在二者之间形成了新的逻辑线索,创建了新的剪辑维度。人在景中走,景在心中汇。航拍的美不仅在于“山水”,更在于“山水之间”。这种运用无人机航拍处理人和景、小景和大景(近地点和远地点)之间关系的镜头,在片中占据了一定的比例,某些程度上还为渲染主题提供了帮助。
  例如片中有一个镜头是从宁波帮博物馆的室内一直飞到整个建筑的全景,因为涉及到内外景转换,镜头的大范围旋转,以及落幅的精准性要求,这个镜头的复杂性设计真的是可见一斑。由于宁波简称“甬”,宁波帮博物馆是全世界宁波帮人的情感地标和精神家园,而宁波帮博物馆的主体建筑从空中垂直看就是一个“甬”字,因此导演要求,这个航拍镜头难度再大,也一定要完成。最后,经过反复试飞,飞手和云台手达成了默契,完美地呈现了这个高难度的镜头,让近地点和远地点的画面形成了一条完美的弧线,使“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的主题得到了升华,这也是整个宣传片中的一个亮点。如图9是飞行过程中四个点的截图:
                (图9)
  三、航拍镜头更新宣传片镜头语言表现体系,已经成为场景拍摄中必不可少的核心元素;
  在宣传片拍摄中,一个场景的镜头成组拍摄是个不成文的“规定”,摄影师会拍不同景别和角度的镜头,为后期剪辑做准备。除了常规的人或景的小景别外,航拍镜头为场景的镜头组提供了开阔的视野,做了完美补充。如今,航拍镜头已经成了各个摄制团队的标配,运用好场景中的航拍镜头,能有效交代环境和转换场景,当下航拍镜头已经更新了宣传片镜头语言表现体系,成为场景拍摄中必不可少的核心元素。
  在我们的宣传片拍摄实践中,七里屿灯塔,位于甬江入海口七公里的海面上,它是镇海的地标,这次宣传片需要拍摄五代守塔人的镜头。人和灯塔,灯塔和小岛,小岛和大海,成了拍摄的几组重要关系。在这段叙事中,无人机航拍镜头先开始交待整个环境,也就是小岛和大海的关系,如图10:
               (图10)
  接下去,用镜头语言讲述了灯塔工在塔上工作的场景,此处多为中近景,也就是处理了人和灯塔的关系。最后,这段叙述将要结束时,是一个从灯塔到小岛的航拍镜头(如图11),而这个镜头起到了很好的转场作用,顺利地从海上过渡到甬江入海口的招宝山。两个场景之间的过渡元素是水,而手段就是我们的航拍镜头(如图12):

(图11)
(图12)

  在《镇从海上来》宣传片拍摄和后期制作中,我们运用了大量的无人机航拍镜头作为场景交待和转场过渡,这些航拍镜头使得整个片子的结构更完整,叙事更饱满。
  四、航拍镜头创新后期剪辑的创意空间,在航拍镜头语言形成无数组接的可能性,在拍摄航线和轨迹上创作空间巨大;
  无人机可以根据实际拍摄要求,在空中做很多动作,比如前飞、倒退、悬停、垂直、旋转等等。在拍摄前,飞手和云台手需要提前商量好拍摄的航线和轨迹,尽可能把整个飞行动作做完整。一个完整的航拍镜头,有利于导演在后期剪辑中充分发挥想象力,运用多种剪辑手法进行创作。在《镇从海上来》的拍摄过程中,我们无人机航拍组尽量会拍摄完整性比较高的镜头,在中途飞行过程中也尽量保持匀速,在最后的成片中,我们也看到了这方面可喜的成果。如图13、14:

(图13)
(图14)

  甬江边上的安远炮台,见证着镇海人民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我们设计了一个长距离的航拍镜头,起幅画面是安远炮台遗址的全景,当时飞机贴地飞行,之后飞机穿过炮台的洞,往招宝山大桥飞,再越过大桥沿着甬江飞到入海口。可以说这个航线距离差不多有两公里,飞行和拍摄的难度很大,但我们还是按照计划顺利完成了这个镜头。在成片中,导演运用了头尾的两个动态镜头组接,并没有使用整段,可正是由于我们前期拍摄时考虑周全,匀速飞行,把航线尽量拉长,才让导演有了更多的选择。
同样,拍摄舟山跨海大桥的时候,大桥太长,已经超过了无人机飞行的最远航程,但为了展示跨海大桥的气势,我们依旧飞到了最后时刻,直到极限距离。最后成片中,导演对画面进行了压缩处理,我们从画面中看到了一条“巨龙”横卧在海面上,这种冲击力也只有航拍能做到,也只有拍足够长的飞行距离才能获得。如图15:
               (图15)
  可以说航拍镜头创新了后期剪辑的创意空间,在航拍镜头语言中形成了无数组接的可能性,在拍摄航线和轨迹上创作空间巨大。最终,经过九个月的奋战,大家出色地完成了宣传片《镇从海上来》,为镇海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献上了一份精彩答卷。在这份答卷中,无人机航拍写上了浓重的一笔,这些空中的影像,打开了一片全新的世界。

(作者单位:镇海广播电视台)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