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外出电视节目的灯光制作----以《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为例

李 帅

  演播室一直以来都是电视节目制作的摇篮,在演播室里有完善的视频、音频及灯光等设备提供给电视工作人员,满足其标准化的节目生产流程。演播室在满足电视技术需求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拉开了节目与观众间的距离,给观众一种高高在上疏远的感觉。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中强调,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过程中,浙江卫视从2017年11月伊始先后推出了通俗电视理论对话节目“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邀请权威专家与老百姓面对面,讲政策、讲故事,现场交流互动,真正深入群众。节目组将演播室搬到观众熟悉的村头小院、文化礼堂、社区广场,给观众带来亲切感的同时也给灯光布置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录制场地的前期踩点是外出节目录制前必不可少的环节。就灯光来讲主要是注意场地的电力的配备、场地布局以及现场原有照明情况等。现场需要熟悉录制场地的电力配置,了解场地的用电负荷以及可提供给灯光的用电功率、电压。场地供电如果不足一方面可以求助当地供电部门的帮助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电力实际情况选取功率较小的灯具诸如LED灯,还可以选择锂电池对部分灯具进行供电,我们在《十九大精神面对面》录制过程中就大量采用LED平板灯与LED聚光灯来应对现场供电不足。场地的布局也是前期踩点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依据场地实际情况与节目组商量具体录制区域。除此之外,现场原有的照明情况也是前期踩点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预估录制场地原有的照明灯具及发光体对录制画面的影响,了解场地的照度与色温,寻求在原有照明条件基础上借助专业灯光进行整体画面的改造与提升。
        
  综合前期踩点的实际情况以及节目需求,综合运用舞台灯具与影视灯具等一切可以利用的灯具。常用的灯具主要有舞台灯具与影视灯具两种,常用的舞台灯具包括舞台聚光灯、成像灯、回光灯以及各式电脑灯等,影视灯具则包括影视聚光灯、回光灯、镝灯已经平板柔光灯等。灯具无论舞台灯光还是影视灯光都是服务于画面的视觉效果,都是我们实现灯光照明与造型功能的工具。在节目录制前,我们在对比分析两种灯具的性能之后,决定不再限制灯具的种类而是综合运用影视灯具与舞台灯具。例如《红船》中,一方面使用舞台成像灯进行室内人物的照明,另一方面对二楼环境则采用影视聚光灯,选用了部分CITY COLOR染色灯与景观探照灯进行整栋烟雨楼以及两侧银杏树的灯光渲染。灯光艺术应该不受灯光门类及灯具种类的制约,根据现有条件与灯光需求,因地制宜的选择可以利用的一切灯具以达到最好的画面效果。
  分区域布光,将有限的录制场地区分出不同的光区,一般来说分为舞台区与观众区两大类,舞台区又可细分为主持人区、嘉宾区以及表演区等。在《红船》的录制现场,面积只有100多平米的烟雨楼一层被分成主持人区、嘉宾区、观众区与朗诵区四个部分,由于四个区域过于集中我们果断采用成像灯进行切割细化处理,使其互相干扰的程度降到最低。录制场地无论大小都可以通过分区布光化整为零,将整体划分成不同的光区,在各个光区里再进行主光、辅助光、逆光等具体的灯光处理。这样也就大大降低了整个灯光布置的难度。依照不同区域来确定灯具位置,一般来说灯具多采用吊挂式或者借助灯架支撑,吊挂式更容易将灯“藏起来”,对现场的布局影响较小,但吊挂要充分考虑录制场地的层高及承重点的选择。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才能采取吊挂灯具。相对而言,虽然在地面上立灯架对于灯光工作来说更方便快捷,但是如今的电视节目多采用多角度多机位录制,地面上的灯架很容易穿帮在摄像机的画面中。
  寻求因地而“宜”的灯光呈现方式,不同的录制场地寻求不同的灯光处理方式,使其灯光效果与原本环境相和谐。为了还原现场观众所熟识的环境,在灯光布置中,我们力求不去破坏他们所熟悉的环境,根据现场光线条件确定色温,在充分利用现场照明条件的前提下进行增添灯具,一般保证室内照度基本控制在600lx左右。在灯具选择上,根源原有环境光的色温选择色温相近的灯具。低色温环境下一般选用3200K的聚光灯作为人物面光与逆光。这样既能保障整体环境的亮度,又能突出录制区域的人物照明。而高色温的环境诸如在第三季衢州开化的文化礼堂,室内灯具都是高色温LED灯和筒灯,在灯具选择上也就顺势选择了5600K的镝灯作为主要光源进行人物与环境照明,除此之外还选取部分钨丝灯对舞美道具以及拍摄角落进行照明与造型。外出灯光制作应尽量保护录制环境,还给现场观众一个他们所熟悉的环境以方便他们在自己的地盘上与嘉宾、主持人交流互动。
  综上所述,外出节目的灯光制作需要灯光师提前考察录制场地,在不同的环境下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灯具、确定适宜的灯位,充分考虑灯光与录制环境的和谐统一,寻求在有限的条件下呈现出最好的灯光效果。

(作者单位:浙江卫视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