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县级广电重大主题报道的融媒体传播----以北仑广电全媒体中心为例

虞海波

  2019年1月25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课堂”搬到了媒体融合发展的第一线——人民日报社。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再次对媒体融合发展进行了系统、全面、深刻的论述。
  时不我待!按照中央及省市区要求,早在2018年12月28日上午,北仑区传媒中心正式揭牌成立,整合北仑区广播电视中心(北仑区广播电视台)和北仑新区时刊社两家媒体单位,通过媒体机构的整合、采编流程的融合再造和采编中心的统一、移动优先一区一端的发力、省级先进技术平台的加入以及人才队伍的建设,使区传媒中心达到主流舆论阵地、政务及民生服务平台以及基层生活信息枢纽的目的。
  如何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如何在新时代尽快掌握舆论战场上的主动权,重大主题的策划宣传报道成为当仁不让的抓手。重大主题策划宣传报道,任务重、标准高、挑战大,既是“政治家办报办台”的题中之义,也是党媒等主流媒体履职尽责的重要手段,更是媒体融合语境下新闻创新的重要内容。
  媒体对重大主题报道的策划、部署、落实的能力,既是检验其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彰显其有别于其他媒体的重要方面。但现实情况是:作为我国“四级办台”最基层组成部分——县(区)级广电媒体,和重大主题报道似乎一直存在着一条鸿沟,有较大的距离感,信心不足,突破受限,在网络的冲击下,区域主流媒体中流砥柱、定海神针的地位作用日渐削弱。
  具体表现如下:
  觉得这是中央级、省级媒体的专属,有严重的畏难情绪;
  尝试组织做一些重大事件的衍生新闻,因为找不到出口而感到力不从心;
  把重大主题报道做得循规蹈矩,呈现“高、大、全”,缺乏创新创意;
  在重大主题传播上还是“我说你听”“我播你看”,缺乏互动、评论,缺乏媒体融合。
  ……
  本文将立足北仑区广播电视中心全媒体新闻中心,从全媒体报道、传播的实际案例出发,“借一斑以窥全豹”,立足本土,深耕脚下,探寻区域主流媒体在重大主题融媒体报道中,怎样改变相对陈旧的话语体系、转变表达方式、创新传播渠道,改变过去模式化的“老面孔”,出头出新出彩,让受众爱听、爱看。
  县级广电的各项资源有限,必须立足本土,贴近生活,为本土受众提供所需的本土内容。北仑广电通过整合媒介、新闻、信息、人力等各方面资源,打造一个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的全媒体“中央厨房”,以媒体融合为突破口,以重大主题报道为抓手,打造县级台核心竞争力。
  北仑广电从2015年初就开始组建全媒体“中央厨房”,将新媒体组划入新闻采访部,实现人员融合;全面打通新闻采、编、播各环节,资源共享、新媒体优先、多平台刊播,实现资源融合;开通“即时报”平台,将新闻传播由事后传播发展为事中传播、由单一渠道发布变为全方位多渠道的立体式传播,实现平台融合。
  一、中央级的重大主题报道:深耕本土、策划入心,提高新闻活力
  我们常说“内容为王”,在新技术层出不穷的“互联网+”时代,这一传播学的铁律依然被奉为经典。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会上传达了什么内容?如何亮出北仑特色?北仑建区以来的首位全国党代表胡朝霞作为仅有的一点北仑元素,又能在新闻报道上有哪些落脚点?
  从2015年到2017年,她和爱心团队连续三年远赴贵州助学,足迹遍布台江县方召镇的八所学校,累计助学120多万元。北仑广电都进行了全程报道,各种资料保存齐全。此次胡朝霞赴京参会,北京、贵州、北仑三地冥冥之中就被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北仑广电虽然无法进入北京各会场,但依靠周密策划,坚决落实,派出3名精兵强将,分赴北京和贵州。
  北京报道组,克服安保限制多、采访机会少、赶制时间紧等问题,视频采访不行就换电话采访,电话采访也不行就用胡朝霞的微信朋友圈截图,每天采制一条“朝霞日记”,展现胡朝霞参会的生动点滴。贵州报道组,克服山路交通不便、网络信号差等问题,每天采制一条“朝霞妈妈的北京来信”报道,记录下了贵州山区学子最真实的读信感受。保证了传统的广播电视平台“天天有报道、日日有更新”,发挥了北仑主流媒体中流砥柱的作用。
  “中央厨房”高速运作,将有关胡朝霞的“好菜大菜”做得更符合大众口味,即时发布、分类传播、移动优先,尤其注重“北仑头条”、“看北仑”两大微信公众号,并于当晚《北仑新闻》、《阿龙讲事体》等新闻栏目开播前推送。“看北仑”微信刊登胡朝霞相关报道8篇,阅读量突破3万人次。其中,10月18日发送的《北仑人上央视直播啦!大家都在关注!》阅读破万,点赞近200个。
  有人担心,微信推送会不会成为晚上《北仑新闻》或《阿龙讲事体》等新闻栏目的剧透,影响晚间收视。从十九大期间各平台的数据显示,非但没有对电视收视率形成冲击,相反还大大拓展了主流媒体阵地,形成了传统媒体与网络新媒体的优势互补、受众相加的良好媒体生态局面。
  二、区域内的重大主题报道:独辟蹊径、专题推出,增强新闻厚度
  在北仑区域内组织开展重大主题报道,因为地域相近、人员相亲、文化相通,相比于中央级题材,可操作性更强,可看性更强。如何在一众普通、讲究的新闻报道中“鹤立鸡群”,对媒体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7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到上海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在看到1920年9月出版的《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及书章上所印“张静泉(人亚)同志秘藏山穴二十余年的书报”18个字时,习近平总书记问:“那你说的那个人呢?后来怎样了?”“总书记之问”让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之一,珍贵党史资料守护者,北仑霞浦人张人亚的红色传奇故事一时传遍神州大地。

张人亚系列部分新闻报道统计(201711月—20187月)

时间

媒体

平台

标题

11月1日

CCTV特别节目

中央一套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永远奋斗(总书记之问)

11月3日

人民日报

微信号

瞻仰一大会址时,习近平专门问起的“那个人”是谁?

11月8日

浙江卫视

电视

张人亚:党章“守护者”的传奇人生

11月10日

光明日报

报纸

张人亚与一本党章的故事

4月8日—13日

中国之声

广播

《不忘初心-寻找张人亚》新闻广播剧6集

6月27日

央视新闻联播

电视

共产党员张人亚:父子两代守护初心的红色传奇

7月3日

北京卫视《档案》

电视

他 后来怎么样了 张人亚同志与党章传奇

  由此可见,不管是传统广播电视还是新兴网络新媒体,都对张人亚和老父亲两代人共同守护党的珍贵文献的传奇故事,进行了连续不断的充分报道,使张人亚的革命先烈形象“飞入了寻常百姓家”。
  在中央、省、市媒体火力全开的背景下,县区级媒体如何脱颖而出,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如何让新闻不落为旧闻,实现“旧瓶装新酒”?如何充分挖掘张人亚的“红色资源”,学以致用,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成为摆在北仑广电面前的一系列问题。
  北仑广电全媒体中心高度重视,经过调研,从2018年5月份开始精心策划“寻找张人亚精神”系列新闻评论策划方案,以张人亚事迹为主线,融史料展示、现场报道及嘉宾访谈于一体,前往上海、安徽芜湖、江西瑞金等多地追寻张人亚的革命足迹,揭示“张人亚精神”及其新时代背景下的意义。
  7 月 3 日至 20 日,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7周年之际,全媒体推出《寻找张人亚精神》系列“新闻评论”,系列节目分为5篇,每篇 8 分钟左右,广播、电视、看北仑网站、北仑头条微信公众号、掌上北仑 APP、中国蓝新闻蓝媒号等平台刊播,掌上北仑app更是专题集合推出,全网总阅读量超10万+。《宁波广电评议》(2018年8月16日 总第215期)以《北仑台“红色资源” 挖掘到位》为题对系列报道进行了解读,实现了叫好又叫座。
  主要网络新媒体平台阅读量统计:

北仑头条
(微信公众号)

掌上北仑
(手机客户端app)

蓝媒号
(中国蓝新闻北仑号)

1702

54371

49930

  值得关注的是,北仑广电3-4人的异地报道小组,携带灯光、航拍器、摄像机、Gopro等器材,不仅将自身锻造成了全媒体型人才,甚至还组成了一个采编播链条的闭环,主持人充当了调度、化妆师、造型师的角色,记者当了编导、灯光师及后期的撰稿人、制作人等,全媒体队伍拉得出、打得响。
  三、开拓融媒体思维,打造融媒体人才
  从融媒体改革的最终成效来看,围绕的核心就是“内容为王”,关键的因素就是“人才”。县级融媒体中心要妥善解决好原有媒体机构的人员安排、薪酬待遇等问题,同时要积极推行同岗同酬、绩效优先,既防止因严格参照公务员或事业身份考核管理而束缚手脚,更不能当作一般企业片面考核经济效益,有关整合、融合等工作必须坚决落实到位。
  最后,在如何打造融媒体人才,树立区域融媒体产品品牌等方面,还有几点不成熟的意见、建议。
  1、长期以来,在重大主题报道中一直突出宣传功能,缺乏新闻价值的追求,往往造成收听收视低迷,受众反响较为平淡。在当前融媒体环境下,重大主题报道已具备完成从宣传到新闻的转变,用户已不满足生硬的政治报道,更偏向于故事化、生活化的内容。重大主题报道必须由“硬”变“软”,摒弃生硬叙事,探求“柔性传播”。
  2、现如今,媒体已从单个平台的直线传播转变为多个平台的散射传播,规模化、立体化效果更加凸显。视音频采制作为广电媒体的一大优势,在这个内容为王的时代,尤为显得珍贵,打造一个创意视频机制,倡导工匠精神,以“梨视频”、“浙视频”为典型的标准化模式,打造精品。
  3、互动、评论是重大主题报道深化思想内涵、提高思想高度的利器。在如何运用好言论旁征博引、承前启后、提炼概括等诸多功能,以及如何运用好用户互动、激发共鸣上,广电媒体还可以进一步探索。
   4、重视前沿技术的运用。新技术带来传播方式的改变,新技术也带来生产方式的转变。有专家预测,智能化将是未来媒体的发展方向。如果还是停留在融合的初级阶段,那么用户继续流失和广告份额不断下滑,将不可避免。

(作者单位:宁波市北仑区广播电视中心)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