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公益报时”传播主流价值观

吕 瑜

  对于一家广播电台来说,整点报时至关重要,短短的十来秒时间,能充分体现这家广播电台的定位和气质形象。电台会在报时这段极其有限的空间里,进行个性化的展示。当前广播电台的报时类型主要分三类:商业广告报时、电台台宣(台歌)报时、公益报时。
坚持社会责任,是媒体应当遵循和秉持的。公益报时就是一种非常好的传播主流价值观的表达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慈善事业在如此重要的场合下被单独提及,势必掀起新一轮的发展热潮。广电媒体理应大力传播公益理念,讲述公益故事,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
  公益报时之风是中国之声掀起的(1)。2011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进行节目改革,在整点报时方面,突破传统枯燥的时钟打点方式,用公益报时新形式,使中国之声整点报时成为宣传公益事业的固定窗口。中国之声在每个整点固定播出《公益报时》,每天24次,倡导“爱于心,践于行”的公益理念。录制《公益报时》的嘉宾包括:推动公益事业的政府部门官员、组织公益行动的企业和民间机构、参与公益活动的社会名人等。
  FM100.3温州私家车音乐广播积极树立公益形象,与温州市文明办一起创立了“好人好报公益报时”这个有着特别创意的公益品牌,突破传统的时钟打点方式,邀请上百位“好人”用公益报时的新形式,传扬 “好人就在您身边”的理念,传递大爱与温情。好人现象已成为温州城市的一张亮丽的名片,善行善举深入城市肌理,并内化为温州这座城市独特的气质风度,“好人好报公益报时”希望从盆景到风景,从风景到风尚,营造 “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良好氛围,变“一枝独秀”为“满园春色”。
  在公益报时的宣传中,如何能不墨守成规,创意性的呈现,首先需要有与时俱进的心态和求新求变的能力,另外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合力推进。
  一、为让公益报时的品牌更加深入人心,需要有统一的声音形象包装。
  因为公益报时是每个整点都播报的,所以需要有统一的声音形象标识,让听众听过几次之后,从有印象到记在心里。虽然公益报时只有短短的十来秒的时间,但是这个栏目可以说时长最短,关注度却非常高。首先要给公益报时取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品牌名称。“好人好报公益报时”这个名称由“好人”来“报时”,寓有“好人自有好报、好人一生平安”“送吉祥、赠祝福”之意,寓意好,可谓是喜闻乐见。
  公益报时所强调的Slogan(口号)传达也非常重要,要告诉给大家的公益理念,就包含在这里面。中国之声端庄大气的“爱于心,践于行”,彰显了大台风范。温州私家车音乐广播“好人好报公益报时”走的是亲近风——“好人就在您身边”,要让好人的事迹走进千家万户、走进百姓心中,从而在全社会营造一个人人礼敬好人、争做好人的氛围。
  除此之外,公益报时的声音形象包装离不开音乐这一环节,需要精心选择音乐,让有着独特风格和个性的音乐成为公益报时标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提升公益报时的声音感染力。
  二、在内容表达上,把切口放小,避免口号式、标语式的硬邦邦语言。
  每一条公益报时的公益广告,都应该是量身定制的“高定款”,不应该是用模板来套用的“批量生产”。公益报时的播报嘉宾,有电台自己的主持人、名人、明星,更有各行各业的先进典型,他们播报的公益内容五花八门,涵盖文明出行、无偿献血、奉献爱心、关爱父母、保护动物……
广播电台在录制前,在制定公益报时的文案时,文案内容要抓住要点,贴近受众,准确鲜明表达核心观点,要避免机械呆板、不知所云、大而无当的口号式、标语式语言。然后根据播报嘉宾的不同风格,或温婉亲和,或知性自然,或幽默风趣等来演绎各种内容的公益广告。
  如果公益报时的播报对象是先进典型人物,不能概念化地呈现,他们是有血有肉、鲜活生动的,要让人亲近,从他们身上学习到东西。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而言,公益无非是在做好工作、照顾好家庭之余,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去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公益,重要的是大多数人每天做一点,而不是少数几个人没日没夜、累死累活地干。况且现今移动互联时代,一个普通人的小小善举,也可能会产生山呼海啸般的作用。所以,在人物的选择上,也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特色,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传播的效果。
  三、引发广大受众对公益广告中主题思想的思考和共鸣。
  公益报时中的播报者,他们和他们播报的内容,肩负着比普通人更多的社会责任,语言平实蕴含思考,以小见大,从而在广播电台这一媒体公众平台上,带领和促进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因此要把“公益报时”做成一个媒体公益品牌栏目,引发广大受众对公益广告中主题思想的思考和共鸣,大力宣传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净化社会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气氛。社会要进步,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准必须跟上,我们需要精神的榜样。
  中国之声“公益报时”为了突出宣传效果,强调所要体现的公益主题,会请同一位嘉宾就同一个公益主题录制系列公益广告,比如“韩红爱心,百人援蒙”系列(韩红带队的由医疗专家、全国知名媒体、各界爱心人士组成的百人援蒙爱心车队从北京出发,奔赴内蒙古开启17天公益之行)四条。
  韩红录制的这四条公益广告,就一个公益行动的主题,进行不同的阐述。虽然一条公益报时的时长容量有限,但是通过系列,多角度、多方位,能更好地引发广大受众对公益广告中主题思想的思考和共鸣。
  四、参照微广播剧的表现手法,打造好公益报时的公益广告。
  公益报时的公益广告,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句话,但是需要精短加精巧,不妨可以借鉴微广播剧的手法,营造出场景、对话、氛围,讲述内心感想或者对一些细节、小故事的回想,最好是有一些细节描述。首先跟嘉宾要有足够长的采访沟通时间,而不是简单地录音而已,这样才能看到更多,落实到文案上也会打磨得更好。
  以“好人好报公益报时”为例,这档节目在制作公益广告时,就有的放矢借鉴了微广播剧的手法,并且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好人好报公益报时”推出仅仅三个月,就在2017年度浙江省广播电视广告奖评奖中,送评的两条公益广告《关爱自闭症儿童》和《修车老伯》均获得二等奖。
  “修车老伯”是一位退休老人,他叫杨立成,他的爱好很独特,不爱旅游、打牌、养花鸟等一般老年人喜欢的游乐项目,最大的爱好是免费修理公共自行车。五年多来,他每天步行或骑车10多公里,提着修车工具袋,已修复了1万2千多辆公共自行车。杨师傅秉持着“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理念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他把修车作为爱好,把每天长时间步行当成身体锻炼,这位普普通通的退休老伯,身上闪耀着令人感动的光芒,他被评为“感动温州十大人物”“最美温州人”。记者跟着杨师傅一起上路,用话筒记录杨师傅修车的过程,记录杨师傅和用车群众的言语交流,然后浓缩成42秒的公益报时公益广告。
  杨立成:我叫杨立成,今年75岁了。有些人退休以后喜欢打打麻将、打打牌,我就好“免费修自行车”这一口。
  (修车实况背景音:杨立成:这个是这个毛病的……)
  杨立成:我每天在路上巡逻,看到有破损的公共自行车,看到一辆我就修一辆。
  (音效:修车工具敲击声)
  杨立成:这是我自己制作的上链条的土工具。5年了,我已经修了1万2千多辆(自行车)啦。看着我修好的自行车,被大家开开心心地骑着上路。
  (音效:自行车铃声)
  市民:杨师傅,谢谢你啦。
  杨立成:我感到十分的满足。

  “好人好报公益报时”之《修车老伯》记录了杨师傅的修车日常,像一部短短的微广播剧,温暖传递了满满的社会正能量。
  广播电台的公益报时传播主流价值观,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媒体公益之路,借助这个又小又大的窗口,能讲好中国故事,做出“有意思”又“有意义”的公益精品佳作,更好地为受众打造“中国梦”。

(作者单位:温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