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同题报道的差异化采编路径探析----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报道为例

胡正涛

  在新闻学理论中,不同媒体对同一新闻事件的报道被称为同题报道,笔者以为,对于相同题材的报道,也应当纳入到同题报道的范畴中。而这样的同题报道相对来说操作并不容易,尤其是涉及重大纪念年份的同题报道。
  一、短周期内同题报道给采编人员带来的困惑
  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去年,中宣部部署的专栏名称是《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而在今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宣部部署的专栏名称是《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虽然前者时间跨度是40年,后者的时间跨度是70年,但是本质上都属于纪念年份的主题报道,都是通过对一个区域内的典型地标或者典型案例的变化来呈现一个区域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发展变化。
  但是,对于一个区域来说,此类重大成就报道要涉及的典型地标、典型案例都是屈指可数的,也是每次报道所不能回避的。在这种情况下,短时间内要对相同题材进行第二轮创作,自然让采编人员面临着如何做出新意、做出差异化的难题。
  同时,不管是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报道,还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报道,都属于成就报道,都有严格规范的报道方案和报道口径,在这样的情况下,面对同题报道时可以进行大幅度创新的空间很小,这对于采编人员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二、同题报道差异化采编的路径
  面对这种困惑,如何破题,结合日常的采编实践,笔者认为,我们不妨运用“求同存异”的思维模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同题报道进行差异化采编。
  1、选题立意的差异化
  选题立意是一篇报道的“灵魂”所在,对于相同题材,可以有不同的视角去切入、去架构,通过选题立意的差异化来实现报道的差异化呈现。
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报道,我们在策划选题时更多的是从经济发展的层面进行梳理,展示某个区域或者某个行业变化。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报道,经济发展是我们可以关注的一个点,但是为了和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报道有所区别,我们可以在选题立意上进行差异化操作。从关注经济发展本身入手,聚焦随之产生的生态之变、城乡面貌之变等,这样不仅可以确保在相同题材下报道的主题有区别,也更加厚重。
  以笔者所在的诸暨市广播电视台为例,当地店口镇的五金产业和山下湖镇的珍珠产业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报道中都是重点选题,但是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报道中也同样被确立为重点选题。
  为了使得两组成就报道能够有所区别,我们在前期策划时就确立了跳出产业看经济的思路,围绕店口五金产业,在去年我们做的是《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 店口镇:小五金托起“浙江资本第一镇”》,重点是展现五金产业的转型升级,而今年我们定下的报道则是《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店口镇:因“铜”而兴 城乡融合发展新样本》,重点聚焦当地立足五金产业的发展,70年间从小村庄变为小城市的面貌巨变,很好地避开了报道雷同这个问题。
  同样,诸暨市山下湖镇的珍珠产业,我们在去年重点聚焦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当地珍珠产业的发展,而今年我们确立的主题则聚焦当地作为典型的湖畈地区,从最初的鱼米之乡生态好到发展珍珠产业之后的环境问题突出,再到当地重视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对珍珠产业的转型升级来实现“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让围绕珍珠产生的同题报道有了更深刻的意义。
  2、人物选择的差异化
  任何形态的报道要取得成功,都离不开一个人字,通过见人见事来烘托主题,重大主题报道也不例外,典型的人物和他身后所展现的故事是我们支撑报道的基点,也是让报道好看的关键。对于此类纪念年份的主题报道来说,典型人物在报道中重复出现也很容易使得报道本身趋于雷同,更会引起受众的视觉疲劳,尤其是我们电视媒体,这一点更加突出。
  因此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报道中,我们在人物选择上也应该追求差异化,要尽量避免再去关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报道中关注过的人,而是多选择一些生面孔,多选择不同行业的采访对象,由他们个人的小故事来呈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大变化。
  从实践角度来说,这一点的操作性比较强,因为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报道中,我们在采访时更多的是关注产业经济发展中的一些典型人物,而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报道中,我们可以根据差异化确立的主题去寻访更多不同的采访对象,可以是叫国庆的市民,可以是对建国有印象的老人,也可以是经历过历年国庆阅兵的老兵,甚至是道路养护工人、厨师等,由他们来引入衣食住行方方面面的变化。
  在这方面,很多媒体都已经在进行有益尝试,以浙江卫视《浙江新闻联播》在今年4月15日推出的《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乐清柳市:从要“票子”到要“牌子”》为例,虽然与该栏目去年8月报道的《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 乐清柳市:“一把火”倒逼出来的中国电器之都》讲的都是当地低压电器的发展,但是今年的报道不仅仅只是盯大企业,大集团,同时关注了当地的中小企业在几十年里的发展变革,通过中小企业主的经历和获得感来呈现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辉煌成就。
  再如永嘉县广播电视台,同样讲经济,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报道中,他们将更多的笔墨都放在桥头纽扣市场的创始人王碎奶、奥康集团创始人王振涛等闻名省内经济界的领军人物身上,而在策划采制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报道时,他们则选择聚焦小人物,在报道中关注珠岙村的一批早年参与童装产业崛起的普通裁缝、关注当地桥下镇弹棉匠,通过他们来展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以来的生活上的巨变,除了更具贴近性外,还更加富有“烟火味”。

  3、报道手法的差异化
  虽然在选题立意和人物选择上可以进行差异化实践,但是对于我们电视媒体来说,要实现两组相同题材的报道差异化更加明显,可以在报道手法上进行差异化尝试。
  在常规的主题报道采编实践中,我们基本上都是围绕主题去选取两到三个案例进行堆积,然后再整合面上数据,选取一个总结性地同期声结尾,中规中矩。但是,笔者以为,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报道中,我们可以尝试采用蹲点报道的形式展开,这种报道目前已经成为央视主题报道的新范式。开篇可以用海采、问题调查、大型纪念现场等形式进行,然后通过记者的参与寻访,来递进式地呈现某个区域内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个个历史性片段,以此来呈现当地70年来的发展历程。
  如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在今年4月11日播出的《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西柏坡:奋斗的足迹 红色的传承》这则报道就是从纪念馆参观现场的讲解员开场,场景鲜活,解说词契合主题,与以往的报道就形成了不同的风格。而浙江卫视《浙江新闻联播》的《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的开栏制作也是由大陈岛垦荒队员创作的新歌合唱场景切入,然后再展开对老中青三代“垦荒人”围绕“大陈岛垦荒”精神展开的奋斗历程进行寻访,与之前的大陈岛报道形成了不同的报道风格,也让受众耳目一新。
  而安徽省临泉电视台则将《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专栏与他们今年年初推出的《记者一线看变迁》专栏相结合,整个系列的报道全部都是用蹲点报道的形式展开,每组报道分成多篇,每篇由记者调查的形态切入,然后将一个故事讲透,通过几个故事来展现一个区域内的70年间的几个方面的变化,也做出来新意,做出了特色。
  4、传播形态的差异化
  今年是媒体融合继续深化推进的一年,如何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报道中融入更多的媒体融合传播形态,多运用新媒体展现方式来进行传播,是同题报道差异化采编的一个全新课题。
  在当下,依靠现有的新媒体技术,结合主题报道本身,在新媒体端我们可以用H5、短视频、动画、数据新闻等传播形态来进行呈现,与广播、电视上的报道形成相互交织的报道矩阵,通过多端多形态的传播来实现报道的差异化。
  诸暨市广播电视台为例,在推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系列报道时,虽然实现了广播、电视、新媒体三个端口的融合传播,但是在新媒体端,其传播形态还是比较传统,就是根据报道的内容在微信公众号的页面上进行重新地编排。但是在策划推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报道时,在每一篇主题报道的细化方案里都配套策划了融合传播的方案,除了常规的微信公众号推送以外,对每一篇的重点报道都将制作一款新媒体产品进行捆绑传播,让主题报道的主题、让报道里呈现的某个区域的70年发展成就能够更加直接、更加直观地与受众零距离,扩大报道的影响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我们一线采编人员来说,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主题报道采编实践中,对于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报道中出现过的相同题材,一定要多运用反向思维,从选题立意、报道手法、传播形态等多个维度进行差异化探索,让同题报道做出不同“风味”。

(作者单位:诸暨市广播电视台)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