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出发点与分歧处----音乐节目中的真人秀设计

钟 文

  不管电视节目的制作平台,播出平台,以及表达形式发生了怎样剧烈的变化,短短十几年间,音乐节目始终是节目内容生产者的兵家必争之地,只要有节目存在,就一定有音乐节目的观众存在。
  电视节目是最符合观众收看习惯,最具大众性,全民性和参与感的节目样式,老少咸宜,因此音乐节目我们始终在做,可是音乐节目的样貌随着播出平台的变化,观众的收看习惯的转变,已经无法保持从前的老大哥傲视群雄的姿态,必须要在新的媒体环境下,找到既保持音乐核心性,又符合新传播环境的节目样态。是的,这里的措辞是,节目样态,而非节目模式。模式是千变万化的,但是音乐的核心和节目的核心,是一切模式发展的基石。
  我们在这里,要讨论的音乐节目,还是以市场上最大量存在的音乐节目为讨论的样本,即以舞台表演+真人秀部分两个大类目构成的音乐节目。在这样大的构成框架之下,会有各种分支和方向性的偏重,但是这两个部分是基本。
  所有的舞台表演部分,是音乐家,灯光舞美视效团队的主场,他们在这里穷尽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所以音乐的设定,不在此文讨论的范畴内,我们主要讨论舞台表演部分之外的,所有真人秀的内容。
  一、节目逻辑与音乐逻辑的博弈
  真人秀+舞台表演的模式之间,似乎有一个亘古不变的关系,相互服务,相互掣肘;真人秀的所有内容,都是为了舞台表演,做补充,铺陈,发布任务,提供动机。
  而舞台表演的部分,则真实的作用于真人秀的表达和表现,所有舞台表演部分的完美,突发,或者崩塌,都是真人秀呈现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是越来越多的节目,选择了真人秀+舞台表演这种基本样式,做音乐节目的原因,因为未知的精彩内容很多,也可以最大程度发挥导演组的才华,最大程度还原到人这个变量,只要当中一个因素发生变化,节目的话语场就会呈现全然不同的面貌。这是固定唱歌竞演类的节目无法比拟的优势。
  在模式固定的节目中,因为有强赛制的支撑,比如开启中国音乐节目新纪元的《中国好声音》,它并不仰赖于真人秀的内容,它所有的所谓真人秀内容,就是选手们的VCR介绍片,因为赛制的刺激和冲突,人物的命运感,和导师之间的勾连,是天然的。它回归到了一个非常朴素的音乐逻辑,只要唱得好,我就喜欢你。所以它不需要繁复的真人秀设计,所有的压抑,能量,集中在导师按钮转身的一个瞬间,全部爆发。这个模式,使得它无论换了什么样的形态,在朴素的音乐逻辑方面,始终是成立的。
  这是它从2012年至今,始终在音乐节目头部领航的原因。它遵循基本的音乐逻辑,所以它在真人秀方面不过多干扰,只是建立一个规定情境:各型各款的导师们各有所爱,爱唱歌的人们,只要唱得好,就有活下去的机会。
  于是,《中国好声音》的真人秀表达,极大地仰赖于导师的选择。在去年的《中国好声音》中,首次出现了全男导师的阵容,这是节目行至瓶颈处,不得不做出的改变,同时也有真人秀设计上的巧思。
  庾澄庆,李健,周杰伦,谢霆锋,这四个人的共性,都是成名已久,会创作,在业界口碑极佳的前辈。他们又是在聊天部分,极富各自特色,综艺感十足的角色。回归到音乐上,四个人又有同样对音乐的标准和坚持,在大的规定情境之下,制造着一种,在音乐上严肃,表演完之后轻松幽默完全没有偶像包袱的气氛,这在某种程度上,还原了“玩音乐”这件事情的本质。
  所以,对于强赛制支撑的节目,原生的优势太多只要选对了人,节目成功了一半。当然,这是双刃剑,导师也好,选手也好,只有这么多,音乐人的成长周期,远远慢于一年一度的节目周期,没有足够有趣有料的人,支撑这样强大的赛制,节目的疲软就在所难免。
  《歌手2019》的表现,同样呈现出了音乐逻辑和节目逻辑之间的错位与尴尬。《歌手》的看点和定位,一直是强vocal们纯然的唱功比拼。因此,会形成改编的套路,因为所有音乐的改编和创作,旨在突显个人的音色,唱腔,唱功,甚至多多少少一定有炫技的设计,因为需要从声音表达作为第一出发点,所以编曲和二度创作都服务于这个大前提。Jessie j的加入,无疑将这种vocal水准的比拼,提升到了世界级。从节目最初的卖点和立足点来讲,往《欧歌赛》的方向和水准去提升,将它变成亚歌赛,或许是歌手可以探索的一条道路。可是今年的《歌手》没有保持这个维度的突破,而是试图走通另一条路,叫做原创。
  从电视逻辑来讲,仿佛无非是把重心从唱功的比拼,更加全面地推到了唱功和创作的全方位的比较,说起来似乎没有问题,但是演唱和创作,在音乐的逻辑上来讲,是全然不同的两种创作思路,两种呈现手段,两种音乐核心,再直接一点说,需要的甚至是截然不同的两类人。
  这一次,将创作提到这样的高度来上,有一个原因大约是要吸引刘欢老师这样业界前辈,对于始终在行业内为原创发声,为唱作人摇旗呐喊的刘欢老师来讲,《歌手》不光比唱了,还重视起了原创性,是有巨大吸引力的一种说法。而芒果台在节目细节的把控上,向来值得称赞。甚至将每期负责导演,编剧的名字,放在主题小片之前,旨在发出这样的一个信号,就是他们重视背后的创作者,以契合今年主打原创性,音乐的多样性这个主题。
  这些努力的出发点看起来都没问题,但它恰恰在音乐逻辑上有一些莫名的冲突。何谓原创,何谓这个节目定义的原创,这个节目要以何种方式去拆解原创,去呈现原创。因为无论如何,大家还是在演绎,改编,翻唱别人的作品,最多一期可以唱自己的歌,节目鼓吹的原创,便无从谈起。所以原创性,音乐性,还是披在《歌手》这个节目上一层华丽的外衣,在这样岔开一条路的探索上,呈现出节目逻辑模糊不清的问题。
  每一档音乐节目,因为节目的立足点不同,所选择的真人秀设定的方向是截然不同的。还是以湖南卫视的节目为例,在《声入人心》这档节目里,做了很好的真人秀的范式,将音乐逻辑和节目逻辑融会贯通。比如,节目第一期就有蔡程昱演唱“9个high c”上了热搜,因为这是美声唱法中的一个传统难点,帕瓦罗蒂也是因为高质量完成了这个极具难度的选段而享誉世界。因此,“9个high c”的热搜和说法,在这个节目的真人秀诉求当中,是全然成立,而且对于普通观众来讲是直观的,真切的。
  可是放在其他节目当中,这种说法就不成立。比如,像《梦想的声音》,第三季开始引入了一种新的赛制,以服务于导师们的真人秀表现。就是所谓的限定词。不难发现,在这档节目中,限定词基本上都是在限定风格和音乐表述,却无法限定难度。
  因为流行音乐的判断标准,与美声唱法的标准完全不同,它有更多依托于语气,律动,节奏的表达,更多自由和个人发挥的东西。没有那么多约定俗成的范式和标准;所以如果在一档流行音乐的节目当中,要求音高之类的,反而是音乐性的流失,而且对林俊杰这样音乐能力极强的顶级音乐人来讲,物化和量化他的音乐表达,某种程度上是对他的损耗,也会对节目带来损耗。
  所以,当限定词成为节目赛制的一部分,对导演组的真人秀设定,又增加了难度,如何在综艺性上符合观众的期待,同时又做到在改编上不对音乐性和音乐人的热情产生重大的损耗与伤害,限定风格,考验导师破题的能力,而不要触及音乐逻辑和完整性,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二、真人秀中的强赛制和小技巧
  纵观中国音乐节目,极少遇到一个像《中国好声音》一般基础良好的模式。后来的很多变化也印证着这一点,转椅子的模式以及它配合的“I want you”的意图,实在是过于经典也难以复刻。他们在制造瞬间激动这件事情上做到了极致,所以之后所有的模仿都显得缺乏智慧和创造力。
  对于其他音乐节目来讲,是不是就无路可走了呢。在许多从业者心中,晋级和淘汰是强赛制的唯一表现形式。因为这是最直观,可以引发大众反映,制造悬念和话题的方式。
  但是从选秀节目漫长的发展历史上看,选秀时代选出来的偶像常常饱受争议,留到最后的有时候和民心所向,和音乐能力,并不全然成正比,形成中间这些错位的因素是什么呢,是电视手段的剔除,精炼或者渲染。
  因此我们应该有一些自信,节目本身,是有能力在不晋级和淘汰这种赛制的束缚中,找到一样可以制造激烈竞争感,或者命运感的方式。
  在2018年,腾讯播出的《创造101》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在这个节目中,诞生了一些引发许多讨论的想象,其中一个就是王菊现象,颠覆传统审美,重新定义中国女团,这样的口号让无数人被这个非典型女团审美的女生圈粉;然后回溯到她的出现,据导演组说,她真实的身份就是一名模特经纪人,导演组在他们公司选人的时候,她自告奋勇的说自己也想试试。
  而她最初的出现,并不在最初的101人名单当中,她是依靠踢馆的方式,进入到训练营的。在踢馆表演中,诞生了那句经典:是谁的小眼睛还没有看老师。
  纵观这个节目整个的赛制,重养成而非悬念。因此,在漫长的几个月当中,每个人养成的方式,养成的动力从何而来,是导演组要思考的问题。如果没有王菊这样强势的踢馆选手,进来搅乱这池水,这节目该是一个多无聊的漂亮姑娘唱唱跳跳大联欢,可是因为这样求生欲强的选手出现,她有了竞争感,有了危机感。那些漂漂亮亮的小女生,会被这个貌不惊人但是气场强大的女生震慑,从而在几个月的时间里,想到候补席里还有这样虎视眈眈的一位,就不能放松警惕。
  而始终保持这样的紧张感,对于真人秀节目来讲,就是生命线。
  在第二季节目当中,男生版《创造营2019》中,同样引入了类似王菊的角色,只不过不是一个人,而是四个,曾经成团过,甚至已经小有名气的男团成员组成一个叫做牛肉干的新团,拼尽全力演唱着《追梦赤子心》,导演组在各方的角力当中,给这四个人找到了一个特别好的立意点:我们不是来抢任何人的位置,我们是来帮助你们的。
  是的,因为他们高于平均水平太多的艺能,会让这些有些皮的男孩那根弦迅速紧绷,这四个前辈来这里主要的目的是打个样儿,让所有对这个行业一无所知的男孩子形成对唱跳男团基本的认知和标准。
  如果没有《中国好声音》这样基础良好的赛制,换一种打法,将着力点放在真人秀部分的设计,塑造人物,也是另一种加分的方式。比如在牛肉干组合的踢馆中,张远和高瀚宇两人的选歌非常值得玩味,张远演唱了一首《侥幸者》这首歌的内容与他自己的内心极度契合,因此在当天的热搜中,引发了无数讨论。而高瀚宇的rap部分,一直在重复一句“who is number 1 ,who is number 1 ”充满侵略性的歌词和舞台表现,都令这两位老前辈在小朋友面前,显得气势逼人,又孤注一掷。
  从音乐的选择,到后采,再到赛制对四个人的压迫,和对其他99位形成的压力,这一套真人秀做得真是漂亮。
  这个段落,是舞台表现与真人秀设计非常契合的典范。这几个人的身份是这场戏的基础,而导演组的铺排和设计,很见功力。这与其他节目中,真人秀不真不秀还很敷衍相比,实在是高明不少。
  综上所述,只要有音乐这个变量存在,音乐真人秀的故事就可以永远做下去。而抓住其中清晰的脉络,打通所谓的底层逻辑,是所有在音乐真人秀节目中,希望大有所为的从业者们,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必须啃下的一块硬骨头,因为两种媒介之间的转换,从来都不容易。
  这是一个值得全行业去探索,探讨,并且与时俱进,始终更新的命题。

(作者单位:浙江卫视节目中心)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