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一个县级台为什么能成为微剧大赛的“超级赢家”?

赵 路

  前不久,我台选送的三件作品在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新闻微剧大赛中分别获两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可谓“超级赢家”。这次获奖带给我的不仅是惊喜,更多的则是启发和思考。

  “最多跑一次”改革,是我省探索创新“八八战略”实践载体的重大举措,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的战略抓手,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回应人民群众期盼的实际行动,全省各地各部门都涌现出了很多先进事迹和人物。为了宣传这些感人故事,展现改革成功经验,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浙江省广电集团和浙江省广电学会共同发起主办,浙江电台交通之声承办了此次“最多跑一次”新闻微剧大赛。

  “最多跑一次”新闻微剧大赛,是一次命题作文,用微剧的温度,展现政府工作的深度,属于传播正能量类题材。在我省各条战线涌现出的大量先进典型和事迹,为微剧创作提供了丰富、新鲜、真实的素材。组委会共收到78家单位创作的120件参赛作品,总浏览量达1307569人次,大赛取得了圆满成功,广大网友纷纷为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点赞。这些成绩的取得自然离不开交通之声阿宝老师的用心策划和积极推广。从方案出台到争取资金,从发文前吹风动员,到连轴转奔赴各地开展微剧创作辅导讲座,从搜集提供各地创作素材到教授微剧录制技巧,无处不见这位年近六旬广电人的身影。正是他至情至性、身体力行地宣传和推广微剧创作,打动了许多在媒体融合时代希望创作尝新的业者,于是他们纷纷加入到了微剧创作的队伍中。

  在搜集翻阅大量先进事迹材料后,我发现乐清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大队在践行“最多跑一次”改革中走在了全国的先列,从最初的“最多跑一次”到让群众“一次都不用跑”,吸引了各地各单位来参观学习,是当之无愧的先进典型代表。以此题材拍摄的微电影《石斛花开》,曾在全国公安系统和海外华人华侨中产生巨大的反响。为了使参赛的微剧作品能达到最大的宣传效果,从题材吸引力、社会影响面和受众传播力等方面综合考虑,我们决定将这一典型作为微剧创作题材。

  微剧之微,主要体现在篇幅短小精悍,剧本语言要求非常精炼,且寓意深远。微剧创作与新闻写作和汇报材料有较大的不同,需要将新闻故事中有因果关系、有内在联系的事件,有机地、有目的地安排在一起,进行艺术化的创作和构思,不仅要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还要有强烈的人物感情冲突,然后将剧中人物的感情冲突通过对话和内在语等形式充分表现出来,以此反映人物的精神风貌。说实话,在这方面写惯新闻稿的县市台编导们大都还是不太适应的。其次是演播人才稀缺,由于大部分是人物的对话,微剧对演播者的声音识别度、语言生活化的要求甚高,对声音弹性要求也不低,而县级广电台的大部分播音员、主持人参与戏剧和广播剧类创作演播极少,特别是《一碗芥菜饭》剧中人物70岁志荣婆婆的演播,在台内还真找不出符合这个微剧人物特征的演播者。还有一个问题是由于篇幅不长,又没有视频画面的补充说明,但必须在开场一分钟就要抓住观众的耳朵,这样一来,对声音特效的要求就非常讲究。微剧注重动作音效和背景音乐等的效果,选用好符合剧情发展的音效素材能更好地烘托人物感情和事件发生现场的情景。但一般县市级台的录音棚很难达到这样的要求。

  有别于开门见山的叙事手法,我尝试将切入点放在了老婆婆送芥菜饭这一事件,由此引发办事大厅众人的一番对话。这样切入的角度和其他作品明显不同,我想这也许是作品受到评委青睐的原因之一吧。根据大赛组委会的要求,作品在 “看乐清”、“FM995乐清电台”和“中国微广播剧”等新媒体平台刊播。我们动员了各单位和社会资源转发,由于题材正面、部门重视、形式新颖,再加上宣传到位,微剧《一碗芥菜饭》总浏览量达632818人次,广大网友纷纷在后台留言并点赞乐清“最多跑一次”改革,点赞微剧新闻大赛,可以说是取得了巨大的社会反响。

  多件作品在微剧大赛中获奖,这在我台历史上是第一次,也极大地鼓舞了创作人员士气。回头看创作和参赛过程,无外乎这几个因素:一是题材积极正面。在信息大爆炸的网络空间存在很多负面信息,这些正能量微剧作品的出现,可以说是网络界的一股清流,极大地净化了网络空间,提升了政府形象;二是创作角度新颖。《一碗芥菜饭》剧情从老婆婆到办事大厅送芥菜饭切入,和正常情境设计截然不同,同时融入二月二吃芥菜饭、黄杨木雕、芙蓉镇等地方人文元素,一改生硬冷冰的公安办事窗口形象,马上就抓住了听众的注意力。通过一位70岁老婆婆和办事警员、群众的对话更是将矛盾冲突得以展现,塑造了一个温情可亲的政府办事窗口形象。三是宣传发动到位。为了最大范围动员宣传这些微剧作品,我们动员了相关部门单位、全国公安线上的力量和社会资源甚至海外华人华侨团体进行转发扩散,一夜之间“霸屏”朋友圈和微信群,很多人惊呼“我的朋友们全部在转发这件作品”,一时成为网络爆文,总阅读量位列大赛总排行榜前十名。

  参加新闻微剧创作大赛,是我台媒体融合的一次探索和尝试。其实媒体融合的本质,就是让主流声音继续影响主流人群,形成主流舆论。从用户、渠道、技术等各个角度来看,现阶段媒体融合的主攻方向无疑是移动互联网。新近在国家层面首提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在中国媒体发展历史上无疑具有划时代意义。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主任丁伟说:“融合不是放下也不是弱化传统媒体,而是在新的组织形态采编流程中,让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各安其位、相互借力、此长彼长。”微剧,是在社会生活多元化和信息收集碎片化的现实需求下应运而生的,她紧密地关联了互联网,体量轻巧,为人们的信息获取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中广联微剧委员会阚平会长曾说:“微剧的出现不仅仅意味着传播载体和渠道的改变,也意味着传统广播剧的创作规律和美学特征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 。”

  互联网正在加速重构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新闻传播格局已经被彻底颠覆,“终端随人走、信息围人转”成为信息传播的新态势。传统媒体虽然还拥有内容资源和专业性、社会公信力等方面的某些优势,但已从强势传播者,变成“多元声部”的一个声部。从中长篇广播剧到微剧创作,是顺应媒体传播变革的必然产物,今后能否受到关注,能否产生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都取决于我们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能否让用户满意。互联网思维、用户思维、产品思维这些都是媒体走向融合必须明确的概念。在媒体融合传播时代,如何将微剧或广电作品以受众乐于接受的方式得以展现,进一步做强做大传播力和影响力,放大“主流声部”,我想这是我们每一位传统媒体人都应该深入思考探索和身体力行的课题。

(作者单位:乐清市广播电视台)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