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坚持守正出新 加快融合发展

傅继昌

  杭州文广集团在媒体融合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尝试,取得了一些成绩,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许多挑战,带给我们一些思索。
  一、我们在媒体融合上的一些做法
  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委宣传部的关心支持下,杭州文广集团持续推进媒体融合进程。文广集团于2012年起着手筹建杭州网络广播电视台,各频道频率也发挥各自特色,逐步建立了以广播电视品牌为核心的“两微一端”传播矩阵,这也充分体现了杭州文广集团频道频率制这一运行体制优势。随着条件的成熟,我们努力把媒体融合工作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也就是“集团统筹、媒体联动、深度融合”。具体来说我们主要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强化顶层新设计。在集团党委的高度重视下,2017年5月,集团成立媒体深度融合工作领导小组,由集团主要领导亲自担任组长,实施统筹管理、提供组织保障,全力推进实施媒体深度融合。领导小组抓细抓实,就具体项目的平台建设、机制体制调整、流程设计、生产发布系统、APP页面架构等,进行多方论证和深入研究,动员各媒体主动参与、主动协作、主动融合,为媒体融合统一思想意识和行动纲领。
  二是构建融合新平台。2017年,集团正式开始筹建融媒体中心,联动集团网络广播电视台,整合了集团内容口和技术口的优秀人才;同时还进行了办公场地的全面改造,腾出专门的空间建立了融媒体指挥调度中心,搭载融媒体指挥系统,实现选题调度、素材共享、热点抓取、效果反馈等功能。“有队伍有场地、有硬件有软件”的工作局面,确保了融媒体中心平稳运行,也为媒体深度融合提供了人员配备、硬件基础和技术支撑。同时,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集团大投入进行高清融媒体改造,将融媒体高清化改造项目具体细化成几十个子项目,由专人负责稳步推进升级改造各项工作,全面实现各电视频道的高清化制播。
  三是重塑生产新流程。融媒体中心投入使用后,我们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策采编核发平台和总编调度中心制,为融媒体中心实现统一调度、资源共享、汇聚分发等功能提供机制保障。目前,由总编辑牵头的总编调度中心制发挥了实效,通过“日例会、周点评、月考核、季研判、年评比”的机制,促进集团各媒体与融媒体中心深度融合,调动各媒体共享新闻稿源,为杭州之家APP等新媒体终端供稿供片,实现重大新闻重要稿件新媒体首发、新闻选题媒资素材全集团调度的工作格局。通过全流程、全链路的流程再造,集团在党的十九大、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市委各项重大决策等重大宣传报道中,推出了一系列反响热烈的融媒体主题报道,初步起到了主流宣传顶天立地、“最美现象”感天动地、传播影响铺天盖地的宣传成效。
  四是打造传播新矩阵。内容产品的传播力、平台产品的影响力是衡量媒体融合效果的重要指标。我们借助媒体融合一系列的流程再造,借力“广播屏+电视屏+移动屏”的资源整合,全力打造新媒体的平台矩阵和产品集群。其中,交通91.8的微信公众号粉丝超过129万,影响力位居全国同行前列;“开吧”APP全国用户数超过238万,拥有全国80多家电台加盟。杭州之家APP定位为杭州首席视频新闻客户端,通过“新闻+服务”“直播+短视频”“问政+便民”三个“加号”为杭州市民服务,经过一年多的运营,现有用户近50万。杭州之家APP在重大新闻报道与热点事件直播上表现出色,推出了一批“爆款”产品。如在2018年春运期间推出的暖心公益网络活动“幸福照相馆”,活动画面连续两天登上央视《新闻联播》,活动结束时全网点击量破百万。今年酷暑时分又推出了大型送清凉公益活动“一瓶水的接力”,300多个爱心商家加入送水行列,近千名志愿者报名参加,50多万人通过微信朋友圈接力送水,100多万人观看网络直播和短视频;2022年杭州亚运会会徽发布仪式、“公述民评”大型问政活动等网络直播也都引起了极高的网络关注度。
  以上四个方面,是我们近两年在媒体融合上所做的一些探索,许多工作仍有待进一步细化完善。事实上,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遇到了许多挑战,有些也是传统媒体都会碰到的共性压力。
  二、媒体融合所面临的一些挑战
  一是舆论引导力面临考验。传统的新闻宣传以单向度传播为主,在总监(编)、主任、责编(编辑)、记者的层层把关下,主流媒体在引导受众和影响受众上传播效果较为明显。但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新传播方式层出不穷,还会出现真相与谣言齐飞、观点与谩骂同在的现象,有时甚至出现负面舆论、网络暴力强行霸屏的情况。如何在网络舆论中抢占制高点、打好主动仗,如何在纷繁复杂的海量信息中树立权威性和专业性、弘扬主旋律和正能量,是媒体融合工作在新时期做好舆论引导的重要课题。
  二是平台传播力有待提高。从当前的大环境看,广播电视开机率、触达率呈总体下降趋势,手机、平板等移动端成为流量的主入口和高速路,门户网站、社交媒体、网络大V等新媒体在互联网上声浪巨大,相比之下,传统媒体的网络传播力亟待提升。如何触达更大范围的互联网人群,如何更快更好地扩大“两微一端”的传播矩阵、用户规模和粉丝流量,是传统媒体做好互联网传播的重要课题。
  三是内容生产力亟需升级。目前广播屏、电视屏仍是大多数传统媒体的主战场,组织架构、人员配备以及节目的生产传播方式都仍以广播电视为主、新媒体为辅,内容产品缺少互联网基因。如何在理念上重塑“用户思维”“产品思维”,如何在机制上进行“策采编核发”全流程改造,以及传播方式上实现“移动优先”“全网分发”的目标,是传统媒体在融合发展中需要系统思考、深入解决的问题导向。
  四是技术支撑力谋求完备。随着5G、超高清、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技术的不断演进,移动新媒体必将进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技术则是促进融合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目前,传统媒体在互联网技术的自主研发上较为薄弱,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与全媒体采编平台的深度结合有待进一步开发,机器人写稿、无人机采集、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应用也仍在试验阶段。如何建好全层级技术架构、配好软硬件设施设备,为融媒体中心长久运行提供保障如何用好最新技术成果,提升全媒体生产能力、拓宽传播领域,是传统媒体实现技术驱动的重要课题。
  总体来说,在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发生深刻调整的背景之下,我们作为主流媒体面临的竞争更为激烈,融合发展的任务更为紧迫。结合上面提到的这些实际问题和现实背景,在下一步的深化融合中,我们也在做一些思考,我把它归结为六个字“顺势、守正、出新”。
  三、我们的一点思考
  所谓“顺势”,就是要紧扣时代脉搏,坚定不移地推进媒体深度融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这就要求我们顺应时代变革,加快融合速度,通过深度融合获得发展势能,结合新媒体手段、互联网技术做到主题宣传有意义、传播方式有意思、价值观引领有意境。
  所谓“守正”,就是要发挥专业优势,坚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在“人人都是记者”的自媒体时代,过去由专业媒体人主导的大众传播,已经扩展为全民参与、万众皆媒的传播方式。这也意味着,大众传媒的行业壁垒被打破,传统媒体曾经的“固定点式”把关机制,也将转变为“动态链式”管办新常态,这就对把关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媒体此时更应坚守媒体职责和专业操守,用理性的声音、准确的信息以及专业的态度引导大众,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断完善编审制度流程,严守宣传纪律,切实做好审稿把关,坚守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内容“一个标准、一把尺子、一条底线”,强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职业道德规范教育,用主旋律和正能量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用专业优势赢得发展优势。
  所谓“出新”,就是要创新手段方式,着力拓展主流媒体传播主阵地。随着信息载体、传播渠道的加速迭代,传统媒体所面临的竞争更为激烈。这就要求我们主动创新、自我革新,分析研究使用人群广泛的大流量APP在用户运营、技术运维、增粉引流上的经验做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所用,遵循互联网传播规律,在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等媒体融合的全流程上不断创新,更加主动地创造、发挥新媒体的传播优势。
  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传统媒体有责任主动融合、推动发展,既要头脑清醒、又要保持灵敏,既要去除浮躁、也要独辟蹊径,既要坚守阵地、更要拥抱变化,只有勇于创新、敢于变革,才能在互联网时代担负起主流媒体的职责使命,才能不断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作者为杭州文化广播电视集团副总编辑)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