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融媒体背景下县区级广播记者自觉转型之路

李飞荷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传统媒体的市场份额迅速下降。千禧年后新媒体的发展证明互联网已经改变了新闻的传播方式和受众收听、收看习惯,使得新闻生产方式面临重大变革。在我国传统媒体体制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县区级媒体由于力量薄弱等因素受到巨大冲击,县区级广播自身的优势正在慢慢消失,广播记者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但同时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广播能否与新媒体实现优势互补、融合发展,挑战性机遇又一次推到了广播人面前。那么在融媒体环境下,县区级广播记者如何适应时代,用自身过硬的业务素养,在融媒体时代实现成功转型,以适应融媒体发展的要求。
  由于体制、人才、区域的限制,县区级广播存在着传播范围小,信号质量差、媒体取材范围狭窄、创收力弱等 “先天不足”因素。在我们海岛地区一条新闻的采访,同时派遣电视、广播、报纸、新媒体记者下海岛,既不切合实际又给单位增加了负担。融媒体时代对记者的要求正吻合了我们县区级媒体对记者的要求。县区级广播记者应该具备怎样的业务素质才能跟上这个时代媒体发展的脚步?
   一、转变观念,树立融媒体新思维
  2014年8月18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时表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的确,当下的传播变革在给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提供新手段的同时,也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过去,广播受众群体只能通过收音机或大喇叭接收各种信息。如今,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几乎人手一部手机,受众在互联网下得到的不仅是各类服务,更多的是网罗天下的各种新闻,从手机上获取新闻已经成了许多人的习惯。此外,互联网上异军突起的极具个性色彩的微博、微信等,对传统的广播媒体也构成了新的生存威胁。因此在手机几乎大行其道的今天,我们小小的县区级广播人如何在这场变革中生成属于自己独特的“深度之作”,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开辟一个全新的融媒体新形态 ,作为“内容提供者”的一线记者就必须清醒认识到:传统方式采写稿件的形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融媒体下广播发展的需求。
  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可以说是“打通媒体融合的最后一公里”。县区级广播只有把握好政策机遇、加快转变新闻观念,借力更广阔的制作、传播平台,才能走出困境,不断提升自身影响力。浙江长兴传媒集团的媒体融合实践,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列为2016年面向全国推广的17个典型案例之一。长兴县成功的实践说明“新闻+政务+服务”,将是县级媒体融合发展的一个大方向。
  在融媒体时代,记者在“融”的背景下,不再分广播记者、电视记者和报纸记者。广播记者的稿件不仅在广播上播出,同时还要在网站、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同步推送。一条新闻的关注度,完全可以通过阅读数、点赞数、转发数、评论数等数据精准呈现出来,这就要求广播记者以新闻产品的方式采制新闻作品。“新闻作品”和“新闻产品”一字之差的背后,是理念的转变。这一转变,作为“融媒时代”的广播记者,首先应该树立“融媒”理念,用一双敏锐的“新闻眼”,扎实的采写功底,熟练运用器材能力,同时还能站在受众需求的角度,精准捕捉新闻热点,深度挖掘新闻内涵,以最大限度迎合听众、满足听众的方式和形态把新闻传播出去 。
   二、练就“十八般武艺”,生产优质融媒体产品
  县区级广播电台由于传播模式的单一,以前对记者的要求更多的放在采写能力的历练上。广播记者的主要职责是参与策划报道、采写稿子。融媒体时代由于新闻呈现样式的多样化,对记者的职业素养提出了通晓“十八般武艺”、“全能型”等要求。也就是说,县区级广播记者虽然身在小县城但同样和省市媒体的记者一样被笼罩在互联网下,记者经验也必须在不断的实践中重新建构。2018年 4月29日早上6点10分,舟山朱家尖大桥发生一起吊车与电瓶车相撞事故,吊车发生侧翻,横堵在大桥上,一人死亡,朱家尖大桥封闭。当时正值小长假第一天,进入普陀山、朱家尖的自驾车已经排起了长队。我们广播记者到达现场后通过现场连线、视频、图片滚动等形式通报道路救援情况,建议外市前往普陀山、朱家尖的游客,尽可能绕道朱家尖大桥,重新选择线路。直至救援结束,记者4次进行广播现场连线,上传图片10多张,视频5条。这期间由于现场不可能进入过多记者,所以当天的广播记者“多样化”的采访、传播模式,极大地满足了不同平台听众的需求。这样的采访也是检验记者业务素质的最佳时机。作为一名广播记者,除了把“看家本领”采访机、录音笔用好外,还应在摄影、摄像、网页设计、编排上能做到“略知一二”,虽不要求样样精通,但至少得拿得出手。
  在新媒体时代,受众每天面对的是海量的信息,一份新闻作品要想从海量信息中脱颖而出,除了事实本身具备的吸引力之外,还需要看记者为受众提供的新闻的价值以及发布新闻的形式和平台。在这种要求下,如何 “圈住”受众,广播记者内练“十八般武艺”,外借互联网平台,开阔报道思路,增加报道形式,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2018年9月16日中午 12 时,东海结束为期 4 个半月的伏季休渔,全面开捕。沈家门渔港齐刷刷锚泊的近千条渔船奔赴渔场。渔民放鞭炮、开引擎,渔港上空犹如蓄势待发的千军万马。此情此景,一名表达能力再强的广播记者的现场连线报道肯定抵不上一段视频对现场再现的传播效果。当天广播记者除了完成广播的现场连线外,在“中国舟山普陀”公众号上还进行了直播,上传了照片。这次直播让受众对舟山开捕有了更直观的印象,赢得了上千的点评和点赞。
  所以,融媒体记者的核心能力应是对新闻事件的多媒体整合传播策划能力,这当中包含处理文字、声像、网络、通信等传播能力。因此,在不断发展的新兴媒体时代,广播记者的整体业务能力及素养也必须与时俱进地发展和创新,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新闻综合素质 。
  三、立足本职,强化“团队合作”
  近10年来,尽管传统媒体依然强势、主流,然而资讯的发布主体,已由过去的传统媒体一方变成了以自媒体为标志的四面八方。媒体格局发生重大改变,新闻环境日益复杂。传统媒体的记者正在经历着一次堪称“革命”的空前挑战。尤其在我们海岛小城,传统媒体本身就存在覆盖面小、声音弱等不足,如果一味坚守传统媒体的发布平台与形式,新闻事业必将走进“死胡同”,被新闻发展的洪流淹没。那么县区级广播如何突破自身局限,为受众提供个性化的产品服务和体验。这就需要媒体对新闻产品生产采取“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发布、多渠道融合、多平台互动”的方式,而这种方式,对一名记者而言,无疑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就需要一个强大的团队协同作战。
  在融媒体背景下,“团队合作”不仅体现在不同媒质之间的协作,也体现在记者、编辑、后台技术人员在“生产”新闻作品过程中的沟通与交流。
  “中国舟山普陀”公众号开设是我们普陀在传统媒体基础上进行的一次改革性尝试,在这一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大媒体中心,对广播记者的团队协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记者把带着温度的第一手素材传回单位的时候,后期编辑团队就会对这些“璞玉”进行二次创作,背景链接、权威解读、网友热议等,在编辑的润色加工下,分门别类,推送给不同受众,满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在这个 “接力”过程中,讲究的是沟通、效率和默契,广播记者如何把最有价值的新闻点准确传递给后方,如何配合编辑补充采访,推给编辑的是文字、视频还是图片,突发事件中是采取直播连线,还是跟踪报道,这都需要前后方的通力合作,团队精神在采、编、播过程中得到完美体现。
  随着媒体不断变革,对融媒体记者的要求将不断提高,广播记者只有不断汲取新的营养,提升自身综合素养,提升对新媒体设备的使用、驾驭能力和协作配合能力,才能做出更加符合受众需求的新闻产品,提升自身在融媒体环境下的竞争力。

(作者单位:普陀区广播电视台)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