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用理性制作交友类情感节目

李延景

  日前,国家新闻出版广告总局公布了《关于把电视上星综合频道办成讲导向、有文化的传播平台的通知》,其中明确表示要限制全明星参与类综艺节目的播放数量和播放时段,并提出鼓励“星素结合”型综艺节目的创作。作为典型的“星素结合”,甚至纯素人的情感节目,将迎来一播回暖潮。在电视综艺节目中,情感节目是很大一个类别。情感节目包括调解类和交友类,但交友类占绝大部分。交友类节目的形态一般为节目组选出男女主角,通过节目组的安排,让他们在特定场景下,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完成指定的任务,最后关系由陌生变为熟悉,甚至最终成为情侣的过程。本文将从如何选择节目嘉宾、如何了解节目嘉宾、如何配对节目嘉宾、如何安排嘉宾互动、嘉宾的亲友团和制作节目注意事项这六个方面来说明如何制作一档成功的情感节目。
  一、如何选择节目嘉宾
  情感节目一般是素人节目,看点就在于人,所以选人是重中之重。一个有戏的嘉宾比节目组的十个设计都有用。因为好的嘉宾会不断制造“梗”,能和其他嘉宾强互动,使观众觉得节目可看性很高,还可以给节目带来话题度和影响力。那么,节目组应该先选定男嘉宾还是女嘉宾,还是同时挑选呢?根据多年制作情感节目的经验,作者认为,应该首先选定男嘉宾,因为条件好的男嘉宾少,适合上电视的更是凤毛麟角。纵观我国婚恋市场,尤其是一二线大城市,普遍存在的情况就是好女多,好男少。大量条件好的女人找不到可以匹配的对象。再加上男人性格本身更不善言谈,对于自身身份和工作单位顾虑心重,因此,愿意上电视的男嘉宾的人选更加少。在选择男嘉宾的时候,他个人的硬件条件必须过硬,包括年龄、身高、资产、收入、家境和长相这几点。年龄不要太小,因为“男大女小”是传统婚恋观念。身材必须高一点,因为男性身高是择偶重要条件。资产和收入,只要其中一项亮眼就足够。家境和长相是加分点,如果前面条件都很好,这两点倒不是必须的。除去硬件条件,男嘉宾本身的个人经历、兴趣爱好和风趣幽默这些软性条件也得具有亮点,并且这些亮点可以通过电视进行呈现,展现他们的个人特色。毕竟过了女嘉宾们硬性要求之后,在双方互动过程中,这些特质能决定互动的质量和结果。其次,收集女嘉宾信息,把所有愿意上节目的女嘉宾做成一个资料库,根据当期男嘉宾的情况,为他匹配合适的女嘉宾。在这个过程中,节目组一定要明确一个原则,电视标准不等于现实找对象的标准,一切信息要能够电视呈现。表现力不足的优质男,适合婚恋市场,但不适合情感节目。
  当然,做情感节目,有时候也可以利用反向思维,给那些有着天然缺陷,或者处境不佳的嘉宾做节目。例如香港制作的节目《脱独工程》,就是把缺点明显的三男三女当作节目嘉宾。他们分别有着这些缺点:矮、丑、肥、宅、消极、说话难听。节目组用颜值高的模特代替他们去相亲,但是模特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他们在幕后操纵的。剔除外貌因素,看他们交友结果,给每个人判断问题所在。荷兰节目《Veel liefs uit holland》就是帮助外派到国外工作学习的荷兰男女找到另一半。这些节目都是利用反向思维,选择了不一样的节目嘉宾,一样可以成就一档好的情感节目。
  二、如何了解节目嘉宾
  节目组在选定了节目嘉宾之后,需要深入了解他们。因为只有掌握了嘉宾全面的信息,才知道如何呈现他的电视形象、如何给他安排见面对象以及如何控制节目的节奏。第一,了解嘉宾的态度应该像朋友一样轻松平等,在询问嘉宾各种经历和观点的同时,也可以适度开放自我,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信息。第二,了解嘉宾的程度应该像007一样,事无巨细,没有遗漏。因为任何信息的缺失,会使得节目组对于嘉宾的预判产生问题,甚至在节目录制过程中,出现不可控的现象。第三,了解嘉宾的方式可以是通过社交媒体、面谈、亲友团等。
  社交媒体是最简单的方式。通过微博、微信朋友圈等,可以了解嘉宾的最基本信息,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平时喜欢去哪些地方、喜欢干些什么,他的工作内容是什么,工作时长是多久,和朋友聚会的频率和方式是什么。节目组一般至少需要翻看嘉宾两到三年的社交媒体,通过嘉宾的情绪抒发,判断重要的时间节点,可以在面谈的时候进一步了解。
  面谈是最直接的方式。最好选择在嘉宾的家里和工作地点进行面谈,因为这些生活场所里,有一些嘉宾本人熟视无睹的物件往往体现着他们真实的性格。节目组和嘉宾面对面,在言语交流的信息之外,嘉宾本身的气质和性格也会展露无遗。在嘉宾回答节目组各种问题的同时,可以通过嘉宾不同的面部表情、身体反应来进一步了解嘉宾。比如嘉宾迟疑,往往意味着节目组问到了核心却不愿谈的问题;嘉宾开心或者难过,甚至大哭,意味着聊到了重要的事件;嘉宾的抽烟、抖腿、坐姿站姿表露了嘉宾的生活习惯。面谈的重点在于家庭背景、父母情况、感情经历、个人要求这几块。家庭背景决定了思维方式,父母情况又影响了性格。来自美满和睦家庭和来自单亲家庭,来自富裕城市家庭和贫穷农村家庭,公务员家庭和生意人家庭,独生子女家庭和多子女家庭,嘉宾性格差异往往巨大,思维模式、风险偏好、人生路线和择偶要求都完全不同。嘉宾每个人的感情经历也会塑造他们不同的婚恋观,个人要求里也会透露之前的经历。
  美国节目《Love Broker》(中文名《爱情经纪》)就是拍摄了爱情经纪人Lori帮助曼哈顿高端人群寻找“灵魂伴侣”的过程。节目中,Lori通过询问去了解客户的过程非常精彩,也是节目后面配对成功的关键。
  三、如何配对节目嘉宾
  情感类节目成功与否,衡量标准有这几点:节目的可看度、引起的话题度、观众的美誉度。针对这几个目标,安排的配对嘉宾应该有以下几个类型。
  1.“理想型”
  节目组找的配对嘉宾,满足主角嘉宾对异性的所有要求,甚至超过预期。有了“理想型”的配对嘉宾,会让主角嘉宾态度更主动,状态更兴奋,投入度更高。主角嘉宾有兴致,互动会频繁,现场气氛热烈,节目也有内容。
  例如英国节目《Game of clones》(中文名:《克隆游戏》),这个节目就把“理想型”发挥到极致。节目组首先用电脑建模勾画出主角嘉宾梦中情人的样子,具体精确到身高、发型、头发颜色、穿着打扮等。然后,根据这个电脑合成出来的形象,在伦敦街头用大幅广告牌“寻人”。通过征集,找到符合主角嘉宾的八位人选,八个人的外型和打扮几乎一模一样。节目组会安排他们和主角嘉宾在一个别墅中相处一周。主角嘉宾和他们会进行一一互动,然后每天淘汰其中一位,最后留下最合适的人。
  2.“碰撞型”
  在前面了解主角嘉宾的过程中,节目组知道了他们个人的感情观和价值观。这两个观念往往会因人而异,个体差异比较大。在特定问题上,安排观念完全不同的“碰撞型”配对嘉宾和主角嘉宾互动,会擦出火花。就像辩论队一样,双方论点不一致,都会为了捍卫自己的论点而说服对方。这些观点不同的问题,常常具有普遍性,反映了社会大众的心声,会在节目播出后,引发讨论,引起共鸣,形成很高的话题度。
  例如美国节目《The Baggage》(中文名《装秘密的行李箱》),这个节目每期由一位主角嘉宾和三位配对嘉宾参与。三位配对嘉宾携带小、中、大三个型号的行李箱登场,每个箱子对应各自的一个性格特点、价值观念或者是生活状态,这些也往往是大众眼中的弱点和缺陷。配对嘉宾都有个人申辩环节,可以为自己的行为找到支撑的理由。在一期节目中,两位女配对嘉宾箱子里的观点就截然相反,一位说自己不接受任何婚前行为,一位说自己过去约会过三百位对象。在现场,主角嘉宾和配对嘉宾,以及配对嘉宾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保守型”和“开放型”也正是社会上的婚恋女性所秉持的不同观点,不管在哪个时期,在哪个地区,都会引发热议。
  3.“匹配型”
  情感类节目并不仅仅展示一下过程,也需要有一个结果,比如匹配成功。有结果的情感节目会提升观众的美誉度,让节目有一个不错的口碑和可信度,脱离“作秀”的评价。如果主角嘉宾对自我有正确认知,择偶要求可行的话,节目组在充分了解主角嘉宾的各方面信息之后,可以给他们找到合适的配对嘉宾。很多情感节目中配对的嘉宾,也的确在节目之后喜结连理。
  例如美国节目《Married at first sight》(先婚后爱),就是把“匹配型”嘉宾做到了极致。在纽约这个地区,节目组会在所有报名的单身者中,选出愿意通过这个方式找另一半的人。然后通过三位专家对报名者各方面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最终科学匹配好三对新人。他们之间从来没有见过面,甚至连对方的相貌和名字都不知道。彼此之间的第一次见面就是在自己跟对方的婚礼上。这个婚姻有法律效应。然后匹配的嘉宾一起共同生活几周,见双方的朋友,或者一起旅行。在几周之后,双方共同决定是继续婚姻还是选择离婚。节目中最后的成功率还是相当不错的。
  四、如何安排嘉宾互动
  情感节目的参与嘉宾在上节目之前,几乎都是完全陌生的。如果要在短时间内加快他们彼此的熟悉进度,加深他们彼此的了解程度,节目组安排的互动场地和互动项目就非常重要。
  1.互动场地
  心理学上,有一个吊桥效应。就是让一个人提心吊胆地过吊桥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心跳加快。如果这个时候,身边有一个异性,那么他会错把这种由于情境引起的心跳加快理解为对方使自己心动,才产生的生理反映,故而对对方滋生出爱情的情愫。所以节目组会安排嘉宾们在一些特殊的场地,完成指定的项目,非常惊险刺激,需要彼此合作。比如,一起走过有缺失的高空吊桥,捆绑蹦极和跳伞,用特定呼气器深海潜水甚至共同山洞探险和野外生存。
  例如美国节目《Love in the wild》(中文名《荒野求爱》),节目组将十男十女放入到哥斯达黎加的热带丛林里,每个人身上只有一份地图。一男一女组成搭档,首先面临的挑战任务就是用绳子和木头做一条木筏,渡过一条有鳄鱼出没的河。在极端环境下,合作愉快的嘉宾自然感情迅速升温,形成坚固的组合,如果合作不愉快,嘉宾也会另选搭档。
  2.互动项目
  互动项目最重要的是,需要嘉宾一起配合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嘉宾会了解对方的决策风格、做事习惯以及性格特点。比如,一起制作手工艺品,一起布置一个场地。例如韩国节目《Heart Signal》(中文名:《心动信号》)里,男女嘉宾需要搭配完成晚餐。通过准备一顿饭的时间,双方就会了解对方的饮食习惯、做菜水平、统筹协调的能力,也会呈现出彼此的默契程度。但嘉宾之间如果一直只是言语互动,交流也无法更深入。节目组需要安排一些有肢体接触的活动,从物理距离上拉近两者关系。比如,一起跳舞,给对方做SPA等。
  例如德国节目《一吻定情》,这个节目就把肢体接触的互动方式使用到了极致。每期一位主角嘉宾,在蒙眼的状况下亲吻十五位异性,从中选择最有感觉的五位晋级到下一轮。然后,双方摘去眼罩,再次亲吻。主角嘉宾选出其中两位配对嘉宾,一起旅行。旅行结束之时,主角嘉宾确定交往对象。
  五、嘉宾的亲友团
  除了对嘉宾的挖掘之外,亲友团也是情感节目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亲友团有很多功能,是节目可看度增加的关键。
  第一,提供嘉宾的信息。因为嘉宾自己评价自己,难免会存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情况,所以亲友团的评价往往更客观。这些评价基本来源于嘉宾身上发生过的故事,亲友团提供的故事可以更加丰满嘉宾的人物形象。
  第二,产生新的人物关系。嘉宾的亲友团,比如父母,从他们的角度出发,也会对配对嘉宾有不同的评价,甚至和嘉宾本身的看法相左,这会对嘉宾间的关系走向产生影响。再者,有些主角嘉宾带来的亲友团,和配对嘉宾之间产生新的联系,比如亲友团对配对嘉宾一见钟情,或是亲友团和配对嘉宾相互吸引,又或是配对嘉宾更钟情亲友团。新的人物关系会给节目带来戏剧张力,使得原先平淡的节目跌宕起伏,走向不明。
  第三,亲友团本身有戏。有些亲友团个性特征鲜明,说话和穿衣风格自成体系,更具有看点。例如韩国节目《Heart Signal》(中文名:《心动信号》)里,女四的亲友团著名设计师就是这样的类型。在女四面对心仪的男一,犹犹豫豫不敢争取的时候,她对女四说:“为什么让你最晚出现?就是为了让你去争啊,去抢啊,去打破现状啊。你那么多魅力,去展示出来啊。你运动的时候,超级迷人,为什么不表现呢?”亲友团说出来节目组和观众的心声,也让很多观众迷上了这个亲友团。
  有些情感节目也把亲友团的元素放大使用。比如韩国节目《我的妈呀》,就是让妈妈为单身女儿选择配偶。在演播厅里中,四位男嘉宾和四个妈妈们互相交流了解,通过妈妈长相判断女儿,女儿在妈妈背后的门里默默观察。最后双方确定有意向的对象。国外节目《老妈相亲团》,就是三位妈妈和三十二个姑娘在一起生活,三个儿子住在附近。然后在这个过程中,节目展示妈妈如何影响儿子们挑选心仪的姑娘。
  六、制作节目注意事项
  在做情感节目的过程中,有几个注意事项,需要制作人员铭记在心。
  第一,不要和嘉宾产生情感纠葛。因为在上节目之前,工作人员经常会和嘉宾进行一对一,频繁的、深入的接触。这个过程中,由于嘉宾对于工作人员的信赖、依赖,谈话会比较深入,会聊到很多内心的感受,很容易产生“移情”现象。另一方面,如果工作人员单身,也会被外型或经济条件不错的嘉宾所吸引。这会影响节目呈现,以及有损平台声誉。
  第二,预判嘉宾性格,签好协议,避免纠纷。有些嘉宾在节目里,随心所欲表达,或者就是真实呈现了观念和想法。但在节目播出之后,无法承受舆论的压力,会一再骚扰播出平台,甚至颠倒黑白,煽动舆论。这就需要在节目录制之前,和嘉宾们签署具有法律效应的录制协议,保证播出,避免纠纷。如果有些嘉宾本身性格有缺陷,那么节目组在预判之后,哪怕预计嘉宾节目效果出彩,也需要放弃这样的嘉宾。
  第三,对嘉宾进行摸底调查,防止播出舆情。嘉宾的感情史和经济状况,是需要格外留意的。有些嘉宾可能未婚有子,有些可能之前上过法院黑名单。特别是涉及金融行业的嘉宾,一定要留意过往工作经历,不能有违规行为。如果是女嘉宾,也要了解过往历史,以防损害平台声誉和影响男嘉宾利益。
  最后,提醒各位嘉宾,通过节目结识的任何嘉宾,在下节目之后的交往需要自己把关,格外谨慎,不要出现财色纠纷。

(作者单位:浙江卫视)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