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宁波商人闯天下 佳作妙绘弄潮人——纪录片《天下宁波帮》艺术探析

张华明

  宁波广播电视集团创作的五集电视纪录片《天下宁波帮》以丰富的历史资料、好看的人物故事、独到的思辨色彩和巧妙的叙事手法,广泛吸引观众,获得良好社会效益。该节目在2014-2015年度的“中国广播电视大奖・第二十四届星光奖”评选中,获得提名荣誉奖。
  一、在谋篇布局上下功夫。
  宁波人的经商才干闻名天下,“宁波帮”的创业足迹遍及四海。回望我国百年历史,在国家三次命运大转折之际,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都提到过“宁波帮”这三个字。其中,1984年8月1日,邓小平在北戴河听取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谷牧汇报沿海开放城市和对外开放工作时,郑重提出“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
  “宁波帮”享誉中外,几代领袖高度关注。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大政方针十分明确:发展经济不动摇,改革开放续新篇,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当今,宁波仍然处于改革开放热土的重要位置,适逢邓小平同志关于“宁波帮”的指示发表30周年,凡此种种,选择这样的重大题材进行创作,显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作品必能以其厚重的历史资料和精妙的思辨色彩,见证历史并让历史告诉未来:“圆梦”之路,继往开来,只要我们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选择并且精心创作这样重要的宏大作品,深入全面反映“宁波帮”的创业历程和历史贡献,是宁波地方主流媒体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虽然在纷纭复杂、头绪繁多同时又严重缺乏影像资料的史料和人物中淘古叙事,是一件十分吃力并且难以驾驭的大型创作活动,但节目编导勇于迎难而上,不负当代媒体人的历史和职业使命。
  “宁波帮”的人物和活动纵横古今,遍及四海,内容极其丰富。他们的故事是宋代以来中国社会历次转折的缩影,也是华夏儿女走出陆地,挑战海洋,创业创新的真实写照。《天下宁波帮》没有简单拘泥于具体人物和事件中就事论事讲故事,而是高瞻远瞩,通过“宁波帮”的人物、事件和故事,展现时代发展潮流,在国际视野上,从文化融合中,寻找出中华文明通往世界的心灵之路。
  “宁波帮”的海内外创业过程历史久远,涉足广泛,内容浩瀚。如果包罗万象,方方面面都想讲到,不能从洋洋洒洒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素材中提纲挈领地理出线条,关照重点,作品难免会淹没于堆积的史料中而显得杂乱无章。经过反复推敲,编导确定以经纬两条线纵横贯通全篇:即以时间为经线,以行业为纬线,纵横交织成节目的结构。时间经线大体以鸦片战争、民国时期、二战结束、改革开放、香港回归为节点。行业纬线主要涉及航运业、金融业、民族工业、纺织业、电影业等。在篇章上分为《向东是大海》《东西方的摆渡者》《同心守家园》《闯世界》《赤子情怀》等五集。这样一来,整个“宁波帮”在创业史上的来龙去脉、阶段特征、重点行业、重点人物、重点事件和历史贡献都清晰突出,一目了然。
  二、在选择典型上下功夫。
  “宁波帮”的事件和人物很多,编导注重选择具有代表意义的时代、行业和人物素材进行创作。
  一是典型事件。
  ——通过对宁波象山清代沉船“小白礁”的发掘与考古的情况介绍,证实宁波曾经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贸易港口,有过自己的辉煌历史。
  ——一个商帮如果没有金融业的发展,就难以形成自己的贸易体系。而钱庄,则被视为宁波帮的精魂。作品通过介绍当年建于宁波三江口旁边的钱业会馆,见证了宁波帮钱庄引领金融革新的“过账制度”。
  ——随着19世纪40年代上海的开埠,宁波人在上海的移民和发展,宁波和上海之间,出现了一条充满生机和商机的海上纽带。虞洽卿与宁波同乡发起了由宁波人自己组建“宁绍轮船公司” 在“申甬航线”营运,作品反映了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的艰难过程。
  ——作品反映了“宁波帮”在上海滩创业过程中出现的美孚洋行、慎裕五金行、义泰兴煤号、“九・一八哔叽呢”等等行业情况和事件;介绍了“宁波帮”邵逸夫先生在香港发展影视业盛况。
  ——作品介绍了包玉刚先生与邓小平先生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个人友谊,反映了在香港回归祖国中,包玉刚先生发挥的积极作用;介绍了包玉刚先生和其他“宁波帮”海外人士为宁波经济发展的贡献。
  二是典型人物。
  举凡“宁波帮”中的代表人物在作品中多有涉及,比如赫赫有名的船王董浩云、包玉刚先生,影视大亨邵逸夫先生等等;当年风云上海的“发财太公”李也亭、五金大王叶澄衷、煤炭大王刘鸿生、“阿德哥”虞洽卿、宁波帮开山鼻祖的严信厚、中国第一个买办穆炳元、买办中的买办朱葆三等等。这些代表人物的发展足迹,实际上也就是“宁波帮”的发展足迹。
  三、在故事叙述上下功夫。
  作品的故事叙述技巧,无疑增添了节目的可看性,使得本来难免枯燥的历史史料变得生动。
  比如,以沙船航运起家的“发财太公”李也亭,是早年去上海滩闯荡的代表人物之一,经历坎坷。讲好李也亭的故事,就能从一个角度展现“宁波帮”可触可摸、可歌可泣的创业历史。作品以较多的篇幅和艺术的手法叙述了李也亭和清末上海最著名的家族商业集团——宁波“小港李家”的动人故事。这个绵延了近两百年的“小港李家”,一度称雄于江浙沪的沿海航运业,成为了“宁波帮”中发迹最早、财力最雄厚、影响最大、传世时间最长的江南望族之一。
  作品从1822年,15岁的少年李也亭乘着木船,从宁波的小港来到了上海讨生活说起。讲他在上海一家酒坊里面做学徒,经常要送酒去码头,给沙船上的水手。发现船工的工作赚钱,就辞去酒坊的工作上了沙船,从此把自己的生死祸福交给了大海。他不到30岁。凭借着头脑活络和精明的载货眼光,终于积得了一笔可观的银两,就自己贷款买船做起了老板。为了尽可能地保障航行安全,李也亭不像当时很多船东那样,做甩手掌柜,而是依然如故,风口浪尖,趟趟随行。
  香港,是全世界航运中心之一,作品详尽描述了标志着世界船王董浩云航运事业达到最高峰的巨型油轮“海上巨人”号下水前后过程;详尽叙述了被命名为“海上学府”的当时世界最大最豪华的巨型邮轮 “伊丽莎白皇后号”的购买使用以及后来的起火沉没的故事,一些故事情节扣人心弦,使人深叹世事难料,创业不易,更加增添对“宁波帮”的了解和敬佩。
  世界船王、“宁波帮”代表人物之一的包玉刚先生对于香港顺利回归祖国,对于宁波的改革开放事业,都有很大贡献,作品详细生动地介绍了包玉刚先生的家世家乡,讲述了发生在那个特定时期的曲折感人的故事,这些故事鲜为人知,真实可信,扣人心扉,感人心怀。
  四、在细节刻画上下功夫。
  一部成功的好作品,需要好的主题和好的构架,需要好的故事,同样也需要好的细节。特别是本来就容易失之于枯燥的作品,更加需要大量有血有肉的好细节为作品增色。这部大型纪录片在细节运用方面,颇为重视,颇见功力,颇有成效。
  作品对包玉刚先生的情况叙述比较多,细节描写也比较多。比如,文革刚刚结束,邓小平亲自批准同意包玉刚回大陆探亲。包玉刚到了北京以后,第一件事情当天晚上就碰到住,没地方住。因为当时的北京只有七家涉外饭店,而达到接待标准的床位仅有1000来张,都住满了。包玉刚先生就说干脆我来捐一笔款,搞它一个样板饭店。他无偿地捐1000万美元。并小心翼翼地提出:“我只有一个要求:纪念我的父亲,我父亲已经八十多岁了,饭店就叫兆龙饭店……”。
  但是一年多过去了,还是没有下文,因为涉及到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涉及到为资本家树碑立传的问题,他的那张1000万美元的支票无人敢接。报告终于被摆到了邓小平的面前。邓小平说,这个支票我来收吧。并且立即批示:“请国家旅游局在北京最好的地方给包玉刚建一个饭店。”1985年10月24日,邓小平亲自出席了“兆龙饭店”的竣工剪彩仪式。这一方面表明邓小平和包玉刚的私人友谊确实非同一般,另一方面,在那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邓小平也正是借此发出了祖国欢迎华人华侨参与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积极信号。
  宁波市为了表达热烈欢迎迎接包玉刚的诚意,不仅想方设法把他家的老房子腾出来,而且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当年包玉刚结婚用的婚床,从舟山找回来。1984年10月28日,阔别了四十多年以后,包玉刚第一次踏上故乡的土地,那次返乡最温馨的时刻,便是走进故居里夫妻二人曾经住过的房间。看到当年结婚时的雕花木床,还有故居中的梳妆台、洗脸架、书桌依然放在当年的老地方,包先生很受感动。
  宁波天一阁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私家藏书楼。宁波市有关部门想方设法在这里找到了包氏家谱,这是包玉刚第一次看到家谱,更是第一次知道自己竟然是宋代名臣包拯的第29代孙。当包玉刚先生看到了这个家谱时,非常高兴!后来他多次讲,说我愿意当你们宁波的大使,向全世界推销宁波,宣传宁波。
  1982年,中国政府宣布在1997年要收回香港。当时正值中英第三轮谈判之后,对谈判过程高度敏感的香港似乎正在酝酿着一场大风暴。包玉刚召开记者招待会,表明了对香港有着的巨大的信心,并且宣布变卖船只,投资于香港本土。包玉刚的这番话在香港引起了巨大震动。但与此同时,中英双方的谈判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成果,此时急需一位关键的人物来打破僵局。作品讲述了这样的细节:包玉刚与撒切尔夫妇比较熟悉,那次,他带着他的一个特有的礼物去首相官邸见那个撒切尔,说:夫人,我送你一个礼物。那么大的盒子,一层层纸头打开,里面只是一条绳子,把她逗乐了,就问这个是什么意思?包先生说:你是一个国家的领袖,身体很重要。一条普通的跳绳,让撒切尔夫人更加放下了对包玉刚的客套,同时也可以说明他们之间的熟悉程度。撒切尔夫人开始抱怨他把商业投资都放在了中国,而她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却并不看好。包玉刚并没有反驳,他还准备了第二份礼物:他在上海订了两条大轮船:“世沪号”、“世谊号”,请撒切尔夫人去上海参加“世谊号”的下水仪式。于是,撒切尔夫人应邀赶赴上海,亲自用小银斧砍断了红色的绳索,这艘象征世界友谊的轮船悠然驶向大海。这是她第一次来到中国,第一次直接感受了解中国,堪称中英谈判的破冰之旅。用时任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张浚生的话说:宁波帮的这些人士,对于中英的谈判解决香港问题起的作用是很大的。
  类似这些充满传奇色彩的、好看有意思的、能烘托主题的细节,为整部作品增色添彩不少。

(作者单位:宁波电视台)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