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嘉兴市农村应急广播“建管用”模式的探索与应用

嘉兴市文广新局 嘉兴广电集团

  2014年5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按照国家推进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工作的部署,在全省启动农村应急广播体系建设,以满足各级政府和基层组织日常宣传、应急信息地快速发布,构建省市县三级统一联动、安全可靠的农村应急广播体系,有效提升政府应急管理能力,最大限度减少社会公共资源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加快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嘉兴市农村应急广播建设,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发改委、财政局和应急办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于2014年底全面实现了全市农村应急广播全覆盖,累计安装应急广播16014只(不含村村通广播喇叭),投入财政资金5719.46万元。在应急广播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也逐渐探索出了一条全新的“建、管、用”模式,即“应急智慧广播+”建设模式。

  一、嘉兴市有线广播建设概况

  嘉兴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腹心地带,是长江三角洲重要城市之一,设南湖、秀洲和经济开发3区,下辖嘉善、平湖、桐乡、海宁、海盐5县。2014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57万,有广播电台6座,电视台6家,乡镇广电站61个(其中5个合署办公),843个行政村,25个街,有线电视联网率达到100%,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100%。

  嘉兴市农村有线广播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辉煌于50年代后期至80年代末,进入90年代后,随着有线电视、现代通讯和互联网的发展,农村有线广播发展缓慢。进入2000年后,嘉兴市农村有线广播在历届党委政府的重视下焕发青春,不仅与新兴媒介互融共生,与统筹城乡科学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同频共振,与全市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同谋共举,还实现了村村通、户户响、优质响、长期响,更是走出了一条极具嘉兴特色的新农村广播之路,使党的诞生地对农广播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多次得到了中宣部和中央广播电台领导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认可。2012年,第一套全国性对农广播频率“中国乡村之声”开播特别节目暨“文化有约”走进农村新社区活动在嘉兴市王江泾镇举行,嘉兴市也是全国仅有的两个开播分会场之一。

  二、嘉兴市农村应急智慧广播建设的实践和探索

  (一)嘉兴市农村有线广播建设历程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农村大规模建设基础设施,对原有广播网络造成了很大的损坏。为解决广大农民群众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1998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启动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第一轮工程至2005年结束。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根据第一轮实施效果,决定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按照“巩固成果、扩大范围、提高质量、改善服务”的要求,构建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新一轮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目标是到2010年底,全面实现20户以上已通电的自然村全部通广播电视。2007年,嘉兴市委、市政府结合嘉兴实际情况,提出通过2年时间,重点推进和完善农村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实现各行政村建有广播室,有线广播农户收听覆盖率达到85%,全面提升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村村响”工作水平。至2009年工程完成之时,全市共计投入建设资金7215万元,共安装和改造调频喇叭49.7万只,安装室外高音喇叭2167只,有线广播平均入户率达到94.9%(嘉兴市本级入户率更是高达96%),行政村有线电视联网率达到100%,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100%,使得我市广播电视“村村通”、“村村响”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

  此后,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先后经历了2009-2012年的数字化整体转换工程、2012-2014年的有线数字电视双向化改造工程以及“一省一网”整合发展工作。

  直到2014年,有线广播再次成为全国的焦点。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办、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承办的首届国家应急广播大会——“2014中国应急广播大会” 9月16日在北京召开,呼吁全社会关注应急广播事业。浙江省政府将其列为2014年十件民生实事项目之一,同年12月,嘉兴市文化局、发改委、财政局、应急办联合发文,全面启动嘉兴市本级农村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并将其列为2015年嘉兴市本级十件民生实事项目之一。农村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是继农村有线广播“村村响”工程后又一件民心工程。对有线广播来说,应急广播是“村村响”工程的巩固、延伸,更是创新,是有线广播发展的又一个春天。

  (二)网络技术不断提升与应用

  嘉兴市农村有线广播的网络传输技术从最早的借用电话线、铁线、铝包钢到现在的广播电视共缆,杆路从竹杆到木杆再到现在的水泥杆、地埋管线,接收设备从舌簧喇叭、压电喇叭、动圈音箱到现在的调频音箱、可寻址调频音箱和IP数字音箱,传输方式从音频电压到调频信号、数字信号,经历了长达60多年的艰难发展。

  21世纪初,为改变以往广播技术、设备在信号损耗、工作稳定等方面的弊端,扭转广播使用率、入户率滑坡趋势,巩固广播宣传在农村的重要地位,嘉兴市有线台率先拉开了架设光缆的序幕。1994年底,第一条连接嘉兴至七星的光纤线路架设完毕,嘉兴人民广播台通过光纤将市台讯号传输到各个乡镇站,各个乡镇站再通过光纤传送到各个行政村广播室和农村各个自然村落,自然村以下实行同轴电缆广播电视共缆传输到农户家中,也就是一根电缆线入户,既可以播放电视,也可以收听广播。这种传播方式是目前最先进、也是全国最普遍采用的传输方式,既安全可靠又经济方便。

  随着广播电视技术的不断革新,在更新改造农村有线电视设施设备的同时,确保广播设施设备做到“五统一”,即统一方案、统一配置、统一技术、统一制度,统一管理。当前,全市农村各个乡镇站广播设备以及村广播室均统一配置数字设备,在硬件层面上确保了全市农村有线广播“优质响”、“长期响”。

  在有线数字网络的更新改造升级后,这次农村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我市主要采取了以下两种技术模式:

  (1)基于广电IP数字传输模式。将应急广播内容信号和控制信号按照IP协议打包后融入广电有线网络传输,并通过专用设备转换成射频信号后播出。

  (2)基于调频可寻址准数字模式(或基于调频副载波RDS控制模式)。利用调频调制技术将应急广播内容信号和控制信号,调制到某一高频载波或RDS副载波上,并通过广电有线网络传输播出。再与原有的“村村响”网络兼容并行,形成全覆盖的有线广播大网,确保全市联动、可管可控,达到平时服务、战时应急的效果。

  (三)发展模式不断探索与创新

  全市农村“村村通”、“村村响”工程建设自2008年完工后,嘉兴6家县级广播电视台一直致力于建设有线广播“长期响”、“优质响”长效机制,巩固“村村响”建设成果。然而,在强化农村广播宣传内容,提升农村有线广播的舆论引导力、影响力和服务力等软实力的同时,如何提升农村有线广播硬实力、未来农村有线广播的发展方向、发展模式一直困扰着我们。

  从2009年开始的全市新农村建设,发展迅猛,各乡镇都着手建设新市镇新社区,即“两新”工程。农民从原先分散居住到现在住进了农村新社区,原有住房逐渐拆除,把原来建成的有线广播网也拆掉的同时,一幢幢新农村楼房拔地而起,农村有线广播建设也一度陷入僵局。

  这对于广电人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为了更好地适应形势的发展,也为了在原先有线广播工作上有所突破,一种全新的农村有线广播发展模式雏形开始慢慢孕育。我们在有线广播入农户的基础之上,在2012年提出了有线广播“新四进”的概念,即有线广播进社区、进企业、进专业市场、进公共场所,并在有线广播建设基础相对较好、条件相对成熟的嘉兴市本级乡镇进行了试点建设。通过2年建设,有线广播“新四进”工程在嘉兴市本级各镇(街道)遍地开花,社会效益逐步显现。累计进社区19个,进企业59家,进专业市场5个,进公共场所59个,共安装室内有线调频广播1100只,野外音箱344个。

  2014年,在全市农村应急广播体系建设之际和互联网+理念指导下,我们再次打破常规,提出有线广播不仅能听,还能看。在安装应急智慧广播的同时,将LED显示屏进行配套安装,嘉兴电视台还提出了同步实现集镇和新社区的应急广播全覆盖工程并付诸实施。目前,嘉兴市本级共安装可寻址调频音箱3537只,做到了2830个村民小组和153个行政村办公场所各安装1只应急广播,实现了农村行政村应急广播全覆盖。市本级66个农村新社区、镇区主要街道、通景路、风景区、农民公园、学校、医院、企业、农贸市场、专业市场、公交站台、文化礼堂、避灾所以及化工园区等场所共安装了2349只IP数字音箱、405块LED显示屏,与行政村应急广播一起,并网“村村响”线路,形成了一张覆盖市本级农村的应急广播大网络。

  此外,我们针对农村新社区的“平安社区”需求,适时提出应急广播“三位一体”概念,即应急广播+LED显示屏+视频监控,顺利进驻多个农村新建社区,受到农民群众、社区工作者的热烈欢迎。

  最后,我们秉承以事业带产业,以产业促事业的发展模式,依托美丽嘉兴、智慧嘉兴建设,按照“互联网+”基本理念,提出智慧嘉兴,打造独具嘉兴特色的“应急智慧广播+”发展模式,整合应急广播、社区监控、LED显示屏、智慧公交和无线i-jiaxing等多个项目,发展壮大嘉兴市农村有线广播事业建设,一套全新的有线广播发展模式由此诞生。

  (四)政府群众不断保障与支持

  嘉兴市农村有线广播建设工作自始至终得到了历届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切实把农村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当作农村文化建设的“一号工程”来抓,当作构建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民生工程来抓。

  在嘉兴市农村应急广播体系建设过程中,副市长柴永强亲自带队,率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等相关负责人到新塍广电站调研农村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情况。市政府应急办副主任邓辉和市气象局林迢副局长等一行人前往嘉兴台调研和对接农村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工作。省广电局监测中心方土富副主任还专门来到嘉兴调研农村应急广播体系技术方案。

  此外,嘉兴市农村应急广播体系建设不仅在建设经费、运维经费上受到了保障,还受到了广大镇村、社区干部以及农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配合。根据应急广播可管可控、信息量大、速度快、传播面广的技术特点,迅速成为农村、社区公共管理与生产生活的有效工具。镇、村、社区干部在开展各类中心工作时,都不忘在广播里喊一喊;广大农户在时令变化、种植养殖时,不忘在广播里听一听;新居民在当地生产生活时,也不忘在广播里问一问。农村有线广播不仅仅是政府工作的助推器,还是农民朋友生产的专家库,更是新居民生活的咨询台。

  2015年7月,台风“灿鸿”来袭,市农村应急广播首次面临实战检验。各地乡镇站在台风来临前夕,全面启动应急抗台机制。在台风当天,全市农村所有广播每2小时轮流播出台风紧急通知与实时天气预报,市本级乡镇站同时启动LED应急显示屏循环播出抗击台风的信息。同时,为确保应急广播首次运行通畅,各乡镇站播音员在播音室实时监听监看应急广播的运转情况。可以说,应急广播很好地发挥了“战时应急”作用,有效预警,减少损失,得到了各地党委政府的肯定与群众的认可。

  (五)对农广播持续宣传与服务

  嘉兴市61个乡镇广电站作为有线广播对农宣传的基层阵地和当地党委政府的喉舌,始终把做好广播宣传服务三农放在各项工作首位。一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服务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二是积极开展乡镇广播自办节目的内容创新,着力提高乡镇广播宣传的影响力,巩固农村基本广播宣传舆论阵地。三是推行绩效考核,提升对农广播宣传的质量。

  三、对应急智慧广播未来发展的思考

  (一)应急广播的使用、管理与长效运行问题

  当前,嘉兴市农村应急广播体系已经基本完成施工建设。市本级农村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已经通过了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组织的抽查验收工作。下一步就是使用与管理的问题了,需要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统筹各方力量出台相关规定与办法,规范应急广播使用管理制度,真正发挥应急广播功能。

  2015年10月,嘉兴市应急办联合多部门,出台《嘉兴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依托气象部门已有业务系统、整合部门资源,建立省、市、县三级相互衔接、相关职能部门互联互通、权威高效的本级政府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应急广播将与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并建立联动工作机制,形成预警信息快速发布的“绿色通道”,确保第一时间无偿向社会公众发布预警信息。目前,在市气象局预警信息发布平台设置应急广播控制端口,正在实施过程中。

  此外,各乡镇广电站也主动承担起了应急广播系统运维工作,坚持应急广播设施设备“谁用谁负责”、“谁建设谁管理”、“谁拆谁建”原则,相关部门要确保运维资金到位,这样才能保证整个应急系统正常运作。

  (二)应急广播再提升工作

  我们说创新带来生机,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应急广播工作也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与困难,需要我们一一解决。在媒体激烈竞争的新形势下,在保持有线广播公益性的同时,如何在未来媒体融合新形势下求生存、求发展、求成绩,我们认为,光靠政府补贴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我们这一代广电人积极探索、勇往直前、不断创新。

(嘉兴市文广新局 嘉兴广电集团)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