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索引号: 002482357/2016-03161 发布机构: 省广电局
发文日期: 2016-06-2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浙江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发布日期:2016-06-20 10:04      浏览次数:

“十三五”时期是我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全面深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精神,根据《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浙江省文化产业“十三五”规划》,编制本规划。

一、现实基础

(一)过去五年的回顾

“十二五”以来,全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工作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取得显著成就。行业监管水平居全国前列,多项工作成为试点经验向全国推广;公共服务成为全国先进,全民阅读、农村电影改革、应急广播等工程扎实推进;产业发展水平稳居全国三甲,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总体经济规模分居全国第三、第二。具体表现在:

一是行业监管不断加强。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不断创新新闻宣传,着力推进内容创新创优,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报道快速反应机制,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运营管理等方面的融合发展,全媒体、多平台、多终端采编播能力显著提高,新闻出版广电媒体公信力、引导力、传播力进一步增强。完善报刊、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广播影视节目和互联网出版物、持证网站视听节目的日常监管评价制度,全面加强和改进出版物、印刷复制发行、地面卫星接收设施、媒体广告等市场监管,开展打击侵权盗版专项行动,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斗争。覆盖省、市、县三级的技术监测监管体系构建完成,增强了防范重大技术事故、突发事件的能力。深入开展各类版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有力打击各类损害公共利益侵权盗版行为。进一步提高中国绍兴轻纺城、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等文化产业基地版权管理水平。软件正版化持续推进,全面完成了省市县三级政府和党群系统等各类机关正版化任务,企业软件正版化工作扎实推进。

二是公共服务全面推进。扎实推进全民阅读和“书香浙江”建设,形成“西湖读书节”等一批有影响的品牌阅读活动,浙江成年居民综合阅读率达86.4%。全省共建成农家书屋25335家,农村出版物发行小连锁400家。有线广播电视“户户通、村村响”工程全面完成,全省所有乡镇和99.9%的行政村通上有线电视,农村用户达到906.39万户,入户率达90.74%。广播电视有线网络数字化、双向化发展国内领先,分别达97%和92%。农村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全面完成,对农服务进一步丰富。农村电影改革全面推进,“十二五”时期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累计放映118.75万场,观影2.5亿人次。广电低保工程使41.68万城乡低保户受益,20余万渔民收听收看上直播卫星节目。全省1007个乡镇广电站的设备设施改造任务全面完成。服务“三农”出版和广播电视对农栏目建设工程深入实施。公共服务“有没有”的问题基本解决,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三是产业发展稳健持续。“十二五”时期,我省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行政机构实现整合,改革效益初步显现。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行政权力事项精简62%。出版单位全部转企,非时政类报刊单位基本完成转企改制任务。广电有线网络“一省一网”整合基本完成并开始一体化运营。浙报传媒、华数传媒、华媒控股、华策影视、长城影视等29家公司成功上市,成为国内传媒、影视龙头企业。坚持实施精品战略,积极打造浙产品牌。少儿类、文教类、美术类、财经类出版物和晚报都市类报纸、文化类期刊等具有影响和优势的出版门类进一步发展,《之江新语》总印数150万册。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影视剧在央视黄金时段热播,《捉妖记》、《大圣归来》等多部电影取得骄人票房业绩,成为双效统一的成功范例,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总局推荐优秀动画片、全国优秀报刊称号和各类国家级新闻出版奖的精品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浙报集团、浙江出版集团、杭报集团等新闻出版单位全媒体发展趋势明显。全省各级广播电视台基本实现数字化,其中省、市达到100%,县级达到85%以上。省级和杭州市实现高清电视播出。全省广电有线网络数字化率、双向化率达到95%以上。完成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示范省骨干网和市二干网建设,基本实现点播、宽带等三网融合业务,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发展迅速。浙江时代、浙江横店电影院线年票房超过10亿元,排名全国电影院线前十强,电影发行主体规模和综合实力全国领先。印刷业开始向绿色印刷转型。横店影视实验区成为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2014年全省新闻出版业营业收入1439.49亿元,较2010年增长28.12%,总体经济规模上升为全国第三位。广播影视业经营收入403.88亿元,较2010年增长124.20%,总体经济规模上升为全国第二位;其中,电影票房年均增长35%。图书版权、影视产品和服务出口规模持续增长。数字出版、网络视听等新媒体新业态发展迅速。

过去的五年,我们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难。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媒体的崛起、体制外力量的生长,传统主流媒体的地位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市县和中小媒体首当其冲,普遍出现疲态。面对挑战,我省需正视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发展仍存在的薄弱环节:一是从行业管理上看,存在监管力度不够、监管范围不到位、监管手段跟不上、监管能力不适应等问题。二是从公共服务上看,存在公共服务的需求与供给、建设与管理、投入与成效不匹配,标准化、均等化尚未达到等问题。三是从产业发展上看,面对新媒体、新业态、新技术迅猛发展,传统主流媒体融合转型困难较多;在数量不断增长的同时,在全国有重大影响力的精品力作仍然偏少,存在有“高原”缺“高峰”等问题。四是从队伍建设上看,高端领军人才短缺,干部队伍能力不足,存在担当不够、本领不强、效能不高等问题。

(二)今后五年的机遇和挑战

“十三五”时期,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将更加复杂激烈,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任务艰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行业竞争将日趋激烈,产业集中度越来越高,中小媒体和中小企业面临生存挑战。然而受技术和需求的双重推动,本行业成长空间很大,仍然处于黄金发展期。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媒体、新业态层出不穷,必将对行业发展带来重大影响,媒体格局将会发生重大变化,舆论主战场逐步向网络转移。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文化强省和把文化创意产业培育成万亿级产业,要求我们加快发展,做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力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水平的公共服务。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省委十三届历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省委深入实施“八八战略”的总体要求,以“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为新使命,紧紧围绕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切实加强统筹协调、资源整合,深入推进改革创新、融合发展,着力推动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全面提升舆论引导、依法监管、公共服务、精品创作、产业发展等各方面能力,不断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繁荣事业产业,充分发挥意识形态主渠道、主阵地、主力军的作用,推动我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由规模数量向质量效益转变、由传统业态向新兴业态升级、由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大省向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强省迈进。

(二)发展目标

经过五年奋斗,我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要在“十三五”末基本实现成为全国“行业监管先行者、公共服务模范省、产业发展副中心”三大目标。具体表现为:

——行业监管先行者:监管范围跟得上传媒业的发展,监管体制跟得上改革的推进,监管手段跟得上新技术的步伐,监管能力跟得上新时期的要求,充分凸显行业监管试点省的地位作用。安全播出和统一监管体系日益完善,监管机制更加完善、措施更加有力、应对更加有效,出版物市场进一步清朗,新媒体监管行之有效。

——公共服务模范省:到“十三五”末,全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布局合理,覆盖城乡、互通互联。城乡、区域、群体间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相对平衡,实现“政府保障标准化、设施建设标准化、服务管理标准化和考核评价标准化”。浙江成年居民综合阅读率提高到90%以上,全民阅读节系列活动形成较大影响。在全面完成农家书屋、有线广播电视网络数字化、双向化和数字广播电视户户通等建设任务基础上,农村电影改革工程、全省应急广播长效运行体系建设、农村出版物发行小连锁工程、省市县三级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全覆盖、直播卫星等系列惠民公共服务实现高水平的均等化和标准化。

——产业发展副中心:我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发展要高于本省国民经济、文化产业及全国同业的速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营业收入保持每年10%以上的稳速增长,确保全国前三的水平。确立浙江中国影视产业副中心的地位。打造全国影视重镇,按照既有“高原”又有“高峰”的要求,创作、生产、出版一批无愧于时代、民族的精品力作,优秀作品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推动媒体融合和产业转型,重点打造一批现代媒体集团和龙头骨干企业。

(三)发展原则

为确保在“十三五”时期实现三大目标,必须自始至终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创新,是用创新的理念推动事业产业发展,用改革的办法激发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协调,是促进事业和产业、上层和基层、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业之间协调发展。绿色,是发挥本行业自身具有的低消耗、低排放的优势,走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道路,其中印刷业要加快向绿色印刷转型。开放,内部各产业间、机构间要彼此开放,走联合发展之路,某些领域和环节要逐步向社会资本开放。共享,要让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的改革发展成果惠及于民,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三、主要任务

(一)推动新型主流媒体建设

1.推动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台,坚持新闻立报、立台,旗帜鲜明、守好阵地,牢牢把握舆论引导话语权。坚持“三贴近”、深化“走转改”,把握好新闻宣传的时、效、度,不断提高新闻宣传的针对性、时效性和亲和力。积极推进宣传内容、形式、手段和方式方法的创新,做大做强正面宣传,加强和改进主题报道、成就报道、典型报道,增强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充分发挥各级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的舆论主导作用,大力推进电台、电视台重要频率、频道的覆盖,强化主流媒体的转型升级能力建设,提高节目质量和舆论引导水平。积极开办运营好“两微一端”,拓展新业务,占领新阵地。加强舆情分析研判和预警应对,做好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

2.推动实施品牌战略。加强报纸期刊、频道频率专业化、品牌化建设,着力优化结构,提高质量。以报纸期刊、频道频率内容建设、品牌建设作为主攻方向,通过开展品牌报刊评选和少儿报刊扶持计划,进一步提升我省报刊内容质量和创新能力。组织年度全省广电新闻奖、广电政府奖和十大创新创优栏目节目评选研讨,不断强化广电媒体创新创优引导,深化省、市、县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层次化、专业化分工,努力打造一批导向正确、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品牌频率、频道和节目、栏目。采取多种措施,大力推进优秀广播影视节目创作。加大对农和少儿广播影视频率频道的扶持力度,扩大节目传输覆盖范围和播出渠道,增加节目栏目数量和播出时间,提高实用性、贴近性和可视(听)性。

3.推动提高建设性监督能力。着力推动主流媒体发挥舆论引导职能,从理性和善意出发,以积极面对、真诚对话的态度,努力探索办好建设性监督类专栏、节目(栏目),为党和政府社会公共管理提供决策参考,为民生幸福排忧解难。引导主流媒体坚持科学题材选择、新闻事实准确、理性采访表达和客观监督反馈的原则,打造一批具有公信力、传播力、影响力的重点专栏、节目(栏目)。强化记者的社会责任意识,提升媒体专业水准,提高新闻队伍素养,进一步提高舆论监督的生命力,促进媒体可持续健康发展。

4.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以内容建设为核心,以先进技术为支撑,推动报纸期刊、广播电视与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以及业务开发、经营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深度融合、优势互补、一体发展。积极探索新闻出版广电媒体内部组织结构的重构再造,推进媒体资源聚合、生产流动融合、采编力量整合,逐步建立顺畅高效、适应市场竞争和一体化发展的内部运行机制。以省级主要媒体为龙头,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较强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探索以资本和内容为纽带的媒体融合发展路径,支持传统媒体控股或参股互联网企业和科技企业。

专栏一:新型主流媒体建设工程

1.主流媒体创新创优项目。以省级和杭州、宁波、温州市主要媒体集团为重点,推动新闻出版广电资源向大型传媒集团聚集,发挥省、市两级主流媒体在舆论传播中的引领和主导作用。建立品牌报刊综合评价机制,对省级品牌报刊及其主体专栏进行综合评估,形成质量激励管理机制。组织全省品牌报刊和优秀专栏年度评选,强化对报纸期刊创新创优的引导,着力提升我省报刊内容质量和创新能力。扩大省市级广电台主要频率频道有效覆盖,强化浙江之声、浙江卫视、新蓝网等龙头优势。强化对广电媒体创新创优的引导,结合华数大样本数据测量分析,探索建立节目综合评价系统,继续扶持对农、少儿、道德建设、体育、戏曲等栏目和公益性广告。

2.媒体融合发展项目。探索以内容和资本为纽带的融合发展路径,支持新闻出版广电媒体控股或参股互联网企业和科技企业,开展对互联网企业有关特许经营业务试行特殊管理股制度。总结融合发展成功经验,谋划成立由报刊、广电、出版、影视、华数等共同参与的知识产权(IP)综合开发产业联盟。到2020年末,全省形成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新闻出版与广播影视深度融合发展,产业链和价值链充分扩展延伸的新格局。

(二)加强依法监管

1.加强媒体监管。深化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专项行动,切实维护新闻采编正常秩序。强化报刊内容审读机制,依托数字报刊舆情监测系统,实现动态的事中事后监管,将传统媒体创办的新媒体内容纳入审读范围。加强出版管理,不断督促出版单位强化和落实以“三审三校”为重点的制度体系建设。加大对广电重点节目(栏目)的收听收看力度,优化电影、电视剧、动画片等影视作品的完成片审查,进一步提升节目评议监督水平,重点开展广告节目专项整治行动,营造良好播出环境。加快新媒体监管平台建设,对互联网视听节目和数字出版内容开展实时监管,增强媒体融合发展背景下的行政监管手段。

2.加强市场监管。进一步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积极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的作用。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加强对重点出版物网络销售平台的监管,完善网上淫秽色情信息内容监测,净化线上线下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市场。依法查处非法设立台站、违规开办频率频道、非法安装境外电视网络接收设备、非法安装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等问题,开展违规广告、违规视听节目整治工作,加强电影放映市场规范化督查力度。加大对印刷业的监管,从源头上确保出版物、印刷品的质量。进一步加大版权保护力度,突出网络版权监管,推进软件正版化机制建设,维护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营造公平、开放、透明的版权产业环境,增强市场主体创新创业动力。

3.加强安全监管。推进市县安全播出组织机构健全完善,构建省、市、县三级联动,集节目监管、技术监测、安全指挥于一体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监管体系。建立安全播出综合管理平台,通过实训平台建设,不断提升安全播出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对互联网电视节目、IPTV和网络音视频节目等的生产、发布、传输和分发等环节的汇集和管控,汇聚音视频内容源,保障三网融合环境下内容源的安全可控。

专栏二:行业监管工程

1.全省媒体监管云平台项目。由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会同各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力争到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互联网视听节目和数字出版监管系统、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监管系统、OTT互联网机顶盒监管系统、热点节目及舆情分析系统、IPTV监管(二期)系统建设,实现对我省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新媒体内容发布、传输渠道、接收终端等各个环节的实时监测,进一步提高新媒体的监管能力和水平。此外,由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会同各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对现有省市级广电传统媒体监测系统进行融合,并新建全省地面数字电视监测、应急广播信息发布与综合监管、卫视卫星监测等相关系统,力争到2020年形成全省统一融合、资源共享互通的监管云平台。

2.出版物市场监管项目。开展“清源”“固边”“净网”“秋风”“护苗”五大专项行动,着力推进扫黄打非进基层活动,加强对重点出版物网络销售平台的监管。完善网上淫秽色情等有害信息内容监测和清理打击工作机制,建立考核表彰、案件备案、重点案件督办、明查暗访、举报奖励等机制,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

3.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实训平台建设项目。充分利用浙江华数广电网络公司在广播电视有线数字网络方面的技术优势,加强对互联网条件下我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安全防范工作调查研究,通过搭建广播电视有线网络仿真实训平台,改进安全播出培训形式,创新安全播出实战演练方式,不断提升全省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保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应对处置突发事件事故能力。

(三)构建公共服务体系

1.提升标准化均等化水平。以农村和基层为重点,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围绕人民群众阅读视听等基本文化权益,完善我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指导标准,着力在基本保障、服务管理、设施维护、考核评估等方面实现标准化,确保标准科学、服务规范、有序实施,确保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和基本公共服务项目达到标准,努力实现城乡居民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2.完善长效化社会化机制。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保障机制,加大对系列惠民服务工程的财政投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重点市县资金补助政策和对口帮扶机制。完善惠民服务运营维护长效机制,加快由工程建设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转变。坚持公共服务优先,强化县、乡(镇)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健全以县为中心、乡镇为基础,增强自我发展能力、面向广大基层群众的新闻出版广电公共服务体系。结合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实施意见》,采取政府购买、项目补贴、特许经营、优惠政策等方式,鼓励引导社会力量进入公共服务设施设备维修维护体系,积极支持有关企业参与公共服务,在适度竞争环境中,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保证充分供给和可持续供给。

3.探索分层化接地化供给。研究公共服务与群众需求的有效对接,针对各地和各社会群体对基本服务需求的差异性,重点加强薄弱环节,满足特殊地区、特殊人群的基本需要。重点探索针对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进城务工人员、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生活困难群众的公共服务模式,努力为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需求的群体提供差异化、特色化基本服务,让人民群众真正满意,解决“好不好”的问题,使公共服务体系工程项目由“我给你接”转变为“你需我送”。

4.加大信息化融合化力度。顺应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大力加强关键技术、重大装备、重要系统在公共服务领域的研发应用。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的信息服务技术,增加适应网络技术特点和用户体验新需求的数字产品和综合信息服务。加快拓展平台终端,实现融合播控和智能分发,为用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综合信息公共服务。

专栏三:公共服务工程

1.全民阅读和“书香浙江”工程项目。以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和各级政府为主体,以各级各类公共图书馆、农家书屋为重点,建立健全公共阅读服务设施和体系。加快推进“漂流书亭”和城乡阅报栏(屏)建设,开辟公共阅读空间,完善布局合理、辐射力强的出版物发行网络,大力推进出版电子商务。积极扶持城市中心书城和各类实体书店发展,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制定实施全民阅读工程建设实施意见,办好全民阅读节系列活动。到2020年,力争我省成年居民综合阅读率达90%以上,进入全国各省区阅读水平第一方阵。

2.中央和省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项目。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由浙江广电集团和各有关市、县广播电视台分别推进实施,力争在2018年底前基本完成全省66个发射台12套中央电视节目、3套以上我省电视节目和3套中央广播节目以及乡镇补点的无线数字化覆盖任务,初步构建起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无线数字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

3.农村电影改革项目。深入推进农村电影改革,重点实施农村电影室内固定放映点建设、中心镇数字影院建设、农村电影院线整合三项工程,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群众观影的质量和条件。

4.全省应急广播长效体系建设项目。在国家级应急广播中心的统一指导下,完成应急广播四级联动项目。按照“建管用并举”原则,在各级政府应急管理部门的统一协调下,充分发挥好农村应急广播的实际效用。

5.惠民服务优化提升工程项目。巩固农村广播电视和农村出版物发行小连锁全覆盖工程,完善“村村通”“村村响”“广电进渔船”维护管理服务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广播电视入户率,确保户户通、长期通、优质通。继续深化对农节目、对农出版服务工程建设,提高对农节目和出版物质量。

6.基层广电台站建设项目。贯彻落实《关于扶持县级广播电视台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大资金、财税、人才等方面扶持,促进县级台创新发展。加强乡镇广电站建设,充分发挥对农宣传和广电惠民服务功能。

(四)促进产业繁荣发展

1.繁荣创作生产。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主线,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和《中共浙江省委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实施意见》精神,以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为中心环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实施影视精品打造工程,加大扶持力度,采取有力措施,着力推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好产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加强以“中国梦”为主题的精品内容生产引导,推动重点出版物、影视剧精品创作生产等工程,加大对纪录片创作生产的引导扶持,实现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的转变。

2.培育市场主体。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把转企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整合资源、调整结构、创新业务结合起来,着力打造几家有实力、有核心竞争力的国有和国有控股龙头骨干企业。指导浙江出版联合集团、东海电影集团股份制改造,积极支持好易购、浙江时代院线等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鼓励已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做强做大做优。积极稳妥、探索推进制播分离改革,培育发展节目制作经营主体。推动浙江时代、浙江横店、浙江星光、温州雁荡等电影院线扩张发展,提高其国内市场份额和规模排名。在充分发挥国有企业主导作用的同时,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健康有序发展,支持小微企业特色化、专业化发展,构建开放多元的产业发展格局。允许非公有制广播影视企业以控股方式参与广播影视制作机构改制经营。进一步加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基地建设管理,重点建设好已批准的园区基地,推动优质资源和要素集聚,增强综合效益和品牌影响。

3.发展新兴业态。以业态创新、产品创新和内容创新为重点,加快发展音乐、动漫游戏、网络文学、数字教育、网络剧、微电影等新兴内容产业;以绿色印刷、数字印刷、按需印刷为重点,大力发展印刷产业;以电子商务和流通网络建设为重点,积极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流通和物流产业;拓展广播电视网络产业发展空间,着力建设音视频为主、提供多种信息服务、可管可控、安全可靠的全功能全业务综合信息网络,全面提升网络综合效益;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大力发展高清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手机电视、回看点播、电视院线、虚拟现实(VR)、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新兴业务,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4.拓展对外合作。深入推进实施版权“走出去”工程,制定符合我省实际的促进版权贸易发展的相关政策,组织好浙江版权贸易图书展、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境外知名图书博览会等。加强与“一带一路”对象国的合作,通过语言译配、参加节展、媒体交流、赴对象国拍摄节目等多种手段,重点实施好浙江丝绸之路影视桥项目。按照“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原则,开展与英国等内容产业发达国家在影视合拍项目、影视后期制作技术、版权交易、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争取进入主流国际市场。支持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浙江广电集团、浙江出版联合集团等加强与境内外机构的合作交流,扩大外宣新渠道。推进重点出版影视机构参与国际竞争,开拓产业新市场。力争5年内培育30家左右“走出去”重点企业,出口额超2亿元人民币。

专栏四:产业促进工程

1.重点出版物创作生产项目。制定实施我省“十三五”重点出版物规划和重点出版物年度计划,加强扶持引导和表彰激励,努力实现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催生一批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俱佳的优秀出版物,力争每年有10种以上出版物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

2.影视精品创作生产工程项目。实施“中国梦”影视主题创作工程,推动重点题材影视创作。加强原创能力建设,提高精品剧目的持续供给能力。对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影视作品给予补贴奖励。重点扶持纪录片创作生产,建立纪录片资源库。力争每年有5—8部浙产纪录片在央视或省级卫视及其他专业纪录片频道播出,有1—2部浙产纪录片获得国内外奖项或表彰。到2020年底,纪录片资源库内浙产纪录片不少于300部,打造10部左右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浙产纪录片,打响“纪录浙江”品牌,使我省纪录片创作生产位居全国前5名。

3.节展交易平台建设工程项目。举办好电影项目创投活动、中国国际动漫节、中国数字阅读大会、中国影视艺术创新峰会、浙江青年电影节、横店影视节、西湖纪录片节、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等节展活动,培育强化华麦境内外影视交易网、海宁光魔网、博库网、“天猫书城网”等线上交易平台展示交易功能,为产业发展副中心的形成提供市场动力和支撑。

4.基地服务平台建设工程项目。支持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象山影视基地、杭州国家数字出版产业基地、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中国电信手机阅读基地、杭州滨江区国家动画产业基地、西溪创意产业园、海宁中国国际影视产业合作区、中国海影城、安吉影视基地等国家级、省级出版影视示范基地服务平台建设,促进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其集聚辐射作用,大力培育新型产业基地。发挥杭州、宁波、苍南、义乌四大印刷产业区块优势,重点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5.“走出去”工程项目。推动报刊、图书、印刷业加强对外合作出版、开设实体书店、来料加工等海外业务,加大我省版权项目对外推广力度,争取制定实施符合我省实际的促进版权贸易发展的政策,使我省版权贸易的引进和输出比例逐步趋于合理。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参与“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活动,实施“浙产影视剧对象国本土化语言译配”、“浙江精品图书对象国本土化语言翻译”、组织主要广电媒体制作相关纪录片和文艺节目、“华夏丝路国际文化传媒交流计划”等项目。按照“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原则,开展与英国、美国等内容产业发达国家在影视合拍、后期制作技术、版权交易、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深入合作,争取浙江影视业进入国际主流市场。组织好浙江版权贸易图书展和法兰克福国际书展、“戛纳电视节”、“欧洲影视节”等国际参展活动,进一步扩大版权交易和影视产品出口。

四、保障措施

(一)加大改革推动力度

优化法治环境,大力推进政策法规立改废释工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管理体制,理顺管理关系,落实管理责任。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全面规范出版物市场和广播影视播出秩序,重点加强出版物、报刊、广播电视节目、电影、电视剧、网络数字出版和视听节目、广告刊播等的管理,改进宏观调控,完善准入机制、建立退出机制。加大对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释放经营活力,增强市场竞争力。推动国有单位探索有利于激发活力、调动积极性和创造力的薪酬体系和激励机制,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切实加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数字出版网络视听新媒体从业人员管理服务工作,研究建立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单位、从业人员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完善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加大对精品创作和重大项目的财政投入力度。鼓励金融机构与本行业企业对接,帮助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进一步加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行业统计分析、整体政策研究和发展绩效评估,为改革发展提供可持续的顶层设计和系统支持。

(二)发挥科技引领作用

协同省级有关部门加大对新闻出版广播影视领域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提高新技术装备水平,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依托杭州、宁波、横店等国家级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着力建设新闻出版广播影视领域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和服务平台。研究制定新闻出版广播影视行业管理标准,加快建立相关产品和服务质量管理体系。推动传统出版单位新兴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研发和应用,加快多媒体印刷读物、出版物在线信息交换等新技术标准应用推广,推动数字出版内容发布投送平台建设。推动广播电视全媒体网络化制播技术、全台网技术与云计算、大数据、社交媒体、宽带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面向标清、高清、超高清4K、3D等电视终端和互联网终端、手持移动端等多种传输网络,加快构建全媒体制播云平台。继续推进广播电视台内数字化网络化全面升级。加快推进我省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支持浙江华数公司参与全国有线网络互联互通平台建设工作。

(三)实施版权驱动战略

进一步完善版权法律制度,逐步完善版权行政执法体制,坚持“日常监管与专项行动”相结合的版权管理工作机制。运用技术手段,提高版权保护工作管理水平,提高公众版权保护意识。要逐步建立起政府主导、新闻媒体支持、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版权宣传普及教育常态机制,使社会公众尊重知识尊重创新意识明显提高,侵权盗版行为明显减少,版权保护的社会环境和版权相关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明显改善;创新版权保护和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版权信用保证机制,探索建立版权争议调解机制;指导和鼓励产业机构结合自身特点,建立版权保护组织;进一步加强版权登记及各项服务工作,鼓励促进自主创新,培育版权产业和版权企业。通过激励创新和加强保护,使我省的版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不断增强,版权产业产值占省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明显提高,进一步营造我省版权产业健康发展良好环境。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人才发展规划的决策部署,加强各级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形成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扎实推进重点人才、高端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以省局为中心,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学会、各级管理部门、行业内企事业单位和高等院校的作用,形成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人才培养模式。支持高校与企业开展混合所有制出版影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快推进浙江传媒学院华策电影学院建设,大力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影视高端人才,使之成为产学研结合的国内著名影视人才培养基地。认真实施影视艺术青年人才“新光计划”和影视高端人才、出版高端人才、纪录片编导人员出国培训等人才项目,增加培训投入,拓展培训手段,丰富培训内容,着力造就一批名作者、名编辑、名记者、名编剧、名导演、名制片人、行业技术专家和出版家、企业家。加大新媒体内容生产、研发、资本运作、经营管理人才及媒体融合跨界人才的培养引进力度。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创新机制,激发活力,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完善职称评审、成果评奖等政策,赋予民营公司专业技术人员同等待遇,激励职业创新精神。


打印 关闭